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線
2018-03-11 12:41: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歐陽宸認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防控金融風險是重點,要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線。應對金融領域風險壓力,需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要完善金融監管框架,加快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體制環境。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要標本兼治,有效消除風險隱患。筆者認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防控金融風險是重點,要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線。

  守住底線,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防患於萌發之時,充分估計最壞的可能性。對最壞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數,就能迎難而上,化危為機。我們既要敢於面對風險,勇於擔當,做『風險斗士』,又要保持清醒頭腦,冷靜客觀地分析和評估風險,通過科學的風險處置,確保不出現最壞的情景,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提出了戰略目標,也對方法論作出深刻闡述。我們要結合銀行業實際,深入學習貫徹,從全局上進行整體謀劃。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必須在保持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化解各類金融風險。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點。堅持標本兼治,疏堵並舉。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項一項抓落實。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幕後工作,同時也要注重公開透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醒警示,發揮好監管處罰的威懾作用。

  應對金融領域風險壓力,需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要完善金融監管框架,加快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體制環境。

  一是重構金融監管框架。按照權力有效制衡、提高監管效率的原則,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按照『一委一行一局』,即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中央銀行、中小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局的模式推進改革。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跨業經營活動的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明確地方金融監管機構負責監管地方批准的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打擊本地區非法金融活動,協助中央監管部門履職,真正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

  二是加快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優化金融機構股權結構,綜合考慮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效率的需要,調整國有控股的范圍和比例。強化對股東特別是主要股東行為的監管,引導股東建立長期投資意識。探索和試點股權激勵,將薪酬體系與金融機構中長期利潤和風險掛鉤。

  三是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適度擴大征信體系的收集和使用范圍,將小額貸款公司、P2P平臺借貸等民間借貸信息納入征信體系,建立分層次、多維度的征信數據,提高對征信數據的再加工水平。完善資產登記(公示)制度,建立全國范圍統一的租賃物、信貸資產、非標金融資產等的登記和公示系統。建立中小企業財務報表中心,由企業提供唯一的財務報表,供稅務、工商、銀行以及征信部門共同使用。加快建立覆蓋全面、標准統一、信息共享的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

  四是營造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宏觀環境。適度提高金融風險容忍度,引入必要的『盡職免責』理念,防止承擔不合理責任而引發機制性緊縮。打破債券市場剛性兌付預期,通過市場行為提昇經營主體和個人的風險意識。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前提下,密切監控流動性,營造適度寬松的貨幣環境,滿足去杠杆、去產能以及風險處置中金融機構正常的流動性需求。

  (中國綠發會綠色金融工委副主任,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投融資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金融創新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歐陽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