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兩位政協委員的共同心願: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
2018-03-11 12:33: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全國兩會召開間隙,記者在委員駐地邂逅了來自農工民主黨的張光奇委員與楊鴻生委員。他們正就當前醫改的難點問題進行討論。

  『我們倆是約好了的。我們都做過醫生、當過院長,也是多年的老朋友,都關注醫改。』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張光奇對經濟日報記者說。

  基層醫改如何改,一直是兩位委員關注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充分看到醫療改革這些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一,老百姓看病有了更好的保障;第二,醫療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第三,黨和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雲南省委會主委楊鴻生說。

  張光奇委員補充說:『新一輪醫改方案實施以來,一個最大的成就,就是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最重要的是,隨著醫療保障水平的穩步提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隨之提高。』

  在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後,如何讓患者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面對記者的提問,楊鴻生委員認為,關鍵在於制度創新。過去,由於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雲南省一些農村和邊遠地區群眾看病就醫比較困難。但近年來雲南省堅持用新思路、新方法解決醫改難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縣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多措並舉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並通過加大財政投入、推動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等方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尤其是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怎樣纔能少花錢看好病?我舉個例子,我們祿豐縣將DRGs(疾病診斷組相關分類)引入到縣裡的公立醫院進行試點改革。所謂DRGs,就是將住院病人按照疾病種類、臨床相關性以及資源消耗相似性進行疾病組分類,並以疾病組為單位,科學規范診療行為,合理制定醫藥費用支付標准。這就意味著,診療的全過程都實現了標准化、路徑化、規范化。藥佔比下去了,醫療成本降低了,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提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楊鴻生委員說。

  張光奇委員認為,加大遠程醫療服務建設,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沈、解決基層看病難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7年,貴州省1500多家鄉鎮衛生院實現了遠程醫療全覆蓋。通過遠程醫療服務,得了疑難重癥的群眾在鄉鎮衛生院即可享受縣級醫院、省市三甲醫院甚至國家級大醫院的大專家提供的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診斷等服務。這不僅使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還減輕了群眾異地就診交通費、家屬陪同費等經濟負擔。』張光奇委員說。

  在打破了舊有的『以藥養醫』制度之後,如何深化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真正調動起廣大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對此,張光奇委員認為,要運行新機制,盤活優化人力資源,讓醫務人員能上能下、合理流動。

  『我同意你的觀點。』楊鴻生委員態度明確,要通過大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沈,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支橕,全面提昇基層醫生的醫療服務水平,特別是要『剛柔並舉』,多措聯動引導老百姓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看病就醫,樹立健康正確的就醫意識,重構科學有序的就醫秩序。

  從醫保支付、分級診療到遠程醫療、人纔培養……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兩位委員意猶未盡。他們告訴記者,讓群眾在家門口好看病、看好病,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韓秉志李丹丹)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