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彰顯正義·人民至上·深化改革——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兩高報告
2018-03-11 09:42: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題:彰顯正義·人民至上·深化改革——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兩高報告

  新華社記者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司法機關始終把司法為民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提昇司法公信力,讓公平正義成為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讓法治之光照亮奮進新征程。

  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圍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認真審議、熱烈討論,為5年來我國司法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和顯著進步『點贊』,也為下一步如何創新工作方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積極建言獻策。

  推進陽光司法捍衛公平正義

  堅持有腐必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堅持嚴格公正司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基本形成……兩高報告傳遞出的一系列信息,讓代表委員們感到,『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的一組數字,令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印象深刻:『立案偵查職務犯罪254419人,較前5年上昇16.4%,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53億餘元。這說明,我們司法工作在「打虎拍蠅」上成效顯著,決不讓腐敗分子逃脫正義的審判、法律的制裁。』

  過去5年,一批重大冤錯案件得到糾正。對受理申訴或辦案中發現的『張氏叔侄強奸殺人案』『沈六斤故意殺人案』『盧榮新強奸殺人案』『李松故意殺人案』等18起重大冤錯案件,檢察院及時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人民法院均改判無罪。

  『對法律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評價說,『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司法機關實事求是、敢於擔當的精神,對提昇司法公信力意義重大。』

  陽光司法,是維護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力量源泉。

  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庭審64.6萬件,觀看量48.5億人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4278.3萬份,訪問量133.4億人次……

  司法公開上取得的成就,令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滿意:『主動公開司法信息,讓司法公正看得見、能評價、受監督,這些做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公平正義,極大促進全社會法治觀念的增強,有助於形成自覺守法和依法辦事的法治環境。』

  『最高法報告中提到的智慧法院建設,安徽近年來從中受益匪淺。』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安徽省20所監獄已全部建成數字化法庭,法官可通過遠程視頻開庭審理減刑假釋案件,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監督。2018年,我們還將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智能化大數據統計分析模型的開發、應用,全面實現網上辦案,將司法公開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體現法律『溫度』彰顯司法為民

  妥善審理涉民生案件、努力方便群眾訴訟、強化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權益保障……兩高報告中的這些內容,從『剛性』的法律中折射暖心的『溫度』,充分彰顯司法為民的理念。

  最高檢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我國深入推進掃黑除惡、緝槍治爆、禁毒掃黃等專項斗爭,突出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決懲治涉醫犯罪。『報告用大量數據和案例說話,體現出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黃久生說,『對這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進行嚴厲打擊,老百姓都拍手稱快!』

  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是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在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經她幫教過的上千名少年犯,出獄後無一重新犯罪,還有300多人昇入高中、中職院校,30多人考入大學。

  『少年家事審判與民生息息相關,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增強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陳海儀說,人民群眾在什麼方面感覺不滿意,我們就要在哪方面下功夫。

  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發展到哪裡,司法服務就要跟進到哪裡。最高法報告提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對此,許多代表深有同感。

  建設服務群眾統一窗口、昇級完善全國12309檢察服務公共平臺,全面推進網上檢察院……最高檢工作報告列舉的種種拓寬人民群眾監督渠道的舉措,令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楊克勤深有感觸。他坦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方便群眾訴訟,是政法機關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作為便利群眾的切實舉措,內蒙古的『車載法庭』被寫入最高法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鐵公泡子村黨支部書記李國琴告訴記者:『一臺車就是一個法庭,車子開到哪裡,案子就審到哪裡,法律服務就送到哪裡』的工作方法,實現了鄉村民事案件的快立、快審、快結,對減輕涉案人員的經濟負擔和在當地群眾中普及法律知識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牽住『牛鼻子』縱深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最高法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令很多代表委員感同身受;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提出,司法責任制全面實施,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有力推進,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紮實開展,則為大家清晰地勾勒出我國5年來司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路線圖』。

  司法責任制改革,被公認為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要牽住這個『牛鼻子』,員額制改革的落實至關重要。據統計,過去5年,全國法院從211990名法官中遴選產生120138名員額法官;充實審判輔助力量,實現85%以上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1854個檢察院開展內設機構改革,一線辦案力量普遍增長20%以上。

  『通過員額制改革,長期以來存在的人員混崗、審判資源配置不合理、審判人員職務晉昇不暢等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山說,『以員額制推進,實現案件終身負責制,審判隊伍變得更加專業化、職業化,形成以中青年法官為主,年齡和學歷結構更加合理的精英法官隊伍,讓優質審判資源回歸審判一線。』

  2017年,巡回法庭共審結案件1.2萬件,佔最高人民法院辦案總數的47%。『巡回法庭的設立,是深化法院組織體系改革的具體體現,讓群眾有了「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實現了最高審判機關重心下移,有助於貼近基層一線、就近化解糾紛。』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蔡學恩說,『跨地域巡回,也有助於減少「人情案」「關系案」,更好地確保司法公正。』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黑龍江、廣西、重慶等地50個法院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提高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律師協會會長尚倫生說,人民陪審員應更多應用於家事案件;與此同時,在專業性較強的案件中,最好邀請專家陪審員來彌補法官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記者施雨岑、黃小希、楊帆、馬劍、春拉、張紫贇、甘泉、周穎、王靖、孟含琪、汪軍、梁建強、王博)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