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黃輝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
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應當如何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發展。
去產能初見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准,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
五年來,我國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後產能基礎上,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加大去產能力度,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予以支持,用於分流職工安置。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這其中有江西省萍鄉市的一份貢獻。
萍鄉是一座老工礦城市, 『去產能』面臨著巨大壓力。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萍鄉市市長李江河在江西團駐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萍鄉提前謀劃,主動作為,不折不扣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以鋼鐵和煤炭為例,萍鄉盯住萍鋼、萍礦兩家重點企業,通過綜合運用國家政策、市場倒逼等方式,煤炭、鋼鐵行業已提前超額完成今年的去產能目標任務。
『從法權意義上講,供給側改革的核心要義在於釋放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的創造活力,加大制度創新力度,為激發市場主體能動作用創設堅實的法治基礎。』李江河強調,要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建立去產能機制,打好『破、立、降』組合拳,推動產業昇級。
牽住『牛鼻子』,啃下『硬骨頭』,市長們心裡都有一本賬。
和其他城市一樣,地處贛中腹地的撫州市,在供給側改革中也面臨著成本分攤、新舊動能轉化等諸多難點。該市立足『三去一降一補』,堅定不移去產能,分類施策去庫存,積極穩妥去杠杆,多措並舉降成本,加大力度補短板,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要始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加減乘除」,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撫州市市長張鴻星說,『加』就是提高有效供給,『減』就是消除要素配置障礙,『乘』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除』就是防范金融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多重整少破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僵屍企業』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
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怎麼抓?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是中央清理『僵屍企業』的整體思路。而反映到破產審判上,就是多破產重整,少破產清算。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法院就是治療『生病企業』的『醫院』。
三瑞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是江西省少數幾家能夠為國家電力直流特高壓配套的企業,市場前景良好。近年來受經濟形勢、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響,該公司資金鏈斷裂,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資不抵債,涉訴及各類糾紛不斷,遂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經江西省高院指定管轄,萍鄉市安源區法院於2016年4月裁定受理其重整申請。
立案後,法院指派一名業務功底深厚的辦案骨乾擔任審判長,並與兩名資深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中發現,該公司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企業重整成功將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利益,提高市場競爭力,減輕企業負債。2017年7月,法院依法裁定批准該公司重整計劃。
如今,新的投資人已正式接管該公司,280餘名職工重新上崗,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在破產重整制度的挽救下『涅槃重生』。
『通過開展破產重整工作,繼續運營有重生希望的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打擊惡意逃廢債,提供給債權人較清算受償更大的清償利益,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在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友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江西省律協副會長馮帆看來,加大產權保護力度,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葛曉燕表示,要妥善審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出現的新類型案件,推動產業昇級。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加快金融審判專業化建設,著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同時,加強破產審判專業化建設,推動破產案件精細化審理,依法推動化解過剩產能。
『通過破產審判妥善處理「僵屍企業」,有利於進一步助推企業轉型昇級,依法促進市場主體再生,為深化地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司法保障。』全國人大代表、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鄭喜蘭持相同觀點。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下好『放管服』改革先手棋,將贏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全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要求,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要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縮減50%以上。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進一步用好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王志雄表示,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轉變政府職能,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著力解決政府與市場在理念、機制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記者注意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微觀管理、直接乾預。』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經常被代表委員們引用。他們認為,政府應注重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
李江河認為,要大力推進政府依法行政,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力破『中梗阻』,曬出『權、責、服、負』清單,劃清『分界線』。即:亮出政府行政權力家底,明確『法無授權不可為』;列出政府部門責任清單,明確『法定責任必須為』;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明確企業『法無禁止皆可為』。同時,列出便民服務目錄清單,明確政府應該提供的服務事項。
『要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繪制權力運行流程圖,通過清權、確權、曬權、制權等一系列舉措,實現「行政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力」。』張鴻星建議,要以更大力度的簡政放權,降低『看得見的手』的乾預;以更加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提高『看得見的手』的效率;以更高質量的政務服務,提高『看不見的手』的活力,真正為企業『松綁』、給群眾『解絆』。
張鴻星說,要不斷優化行政效能,給市場主體創造更大發展空間,讓市場主體更有活力,同時也延伸政府服務觸角,融服務於監管,做到『放手不撒手』,使政府和市場『各就各位』,成為優勢互補的『黃金搭檔』。
法制網北京3月9日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