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話法治

制圖/高岳
法制網記者周斌劉子陽
『冤錯案的危害極大,幾乎每一起冤錯案背後都有一段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發生,不僅要糾正,更要防范。』聽完兩高工作報告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與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高培勇一道走出人民大會堂,三位全國政協委員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糾正和防范冤錯案來。他們為司法機關敢於糾錯的勇氣點贊,也為吸取教訓積極織密制度之網防范冤錯案而鼓掌。
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作工作報告。兩份報告雖然篇幅不長,但亮點紛呈,引發代表委員熱議。多位代表委員今天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5年來,司法機關深入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
說起兩高報告,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社區民警楊蓉代表立刻打開了話匣子:『兩高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突出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我們基層民警對此深有體會。盡管我們做了許多工作,但此類案件仍時有發生,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兩高工作報告對此作出了回應,就是要不斷加大打擊力度。』
『電信詐騙多發,根源在於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由此發展成一條從泄露、販賣到營銷、詐騙的黑色產業鏈。人民法院出臺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司法解釋,嚴懲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非法買賣信息等犯罪,堵住了電信詐騙的源頭。』江蘇蘇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生代表說,群眾痛惡什麼犯罪,司法機關就嚴厲打擊什麼犯罪,努力為老百姓守護平安。
李秀香代表是江西財經大學環境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對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尤為關注。今天,她特別注意到了最高檢報告中的一個數據『59.3%』——從嚴懲治污染大氣、水源、土壤以及進口『洋垃圾』、非法佔用耕地、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起訴13.7萬人,較前五年上昇59.3%。
『這一數據和大家的實際感受是一樣的,司法機關這兩年加大了環境執法司法力度,有力震懾了環保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各地建立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江西法院還建立了環境保護巡回法庭,生態修復性司法理念深入人心。現在,空氣優良天數在增多,很多水資源重新達標,這與司法機關積極作為是分不開的。』李秀香說。
近年來,針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司法機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兩高工作報告分別用一章的篇幅,介紹了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強產權司法保護、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等司法舉措和成效。
『司法機關嚴厲打擊各種破壞經濟秩序的犯罪,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妥善處理涉及發展、涉及企業的案件,起到了很好的司法護發展、促發展的作用。』浙江省臺州市路南街道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代表說,臺州檢察機關建立了服務非公經濟檢察特色培訓基地,設立專門檢察工作室,出臺了一系列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措施,效果很好,企業很滿意,群眾很高興。
李生是一名老代表,最近兩年他在調研中發現,司法機關出臺了很多支持和服務企業發展的舉措,特別是對民營企業尤為呵護,比如要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等,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創業。
『我老家的法院、檢察院經常組織到企業進行法治宣講,檢察長還帶隊來過,幫助企業完善制度、防范經濟糾紛,對企業健康發展幫助很大。』李生說,自己要為兩高報告投上贊成的一票。
過去的5年,司法機關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有效提昇了辦案質效。兩高工作報告指出,司法機關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由最高法牽頭的18項改革任務、由最高檢承擔的29項改革任務均已完成或結項,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
對於改革帶來的變化,曾經當過法官的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遲日大委員感觸頗深:『別說和10年前比,就是和5年前3年前比,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他說,司法機關向著習近平總書記『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總目標,緊緊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深化改革,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前辦案子,一些律師還想著要與法官私下溝通。現在辦案子輕松多了,完全以專業取勝,律師把心思花在研究案件、訴訟策略和技巧上。員額制把更多優秀負責的法官遴選出來,司法責任制放權法官的同時又落實責任,強化監督,法官也把所有精力放在辦案上,大家一起辦精品案,共同守護公平正義。』遲日大感嘆道,這都是司法改革帶來的成果。
破解執行難,受理、執結案件數和執行到位金額均大幅上昇;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長期以來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告狀難』成為歷史;檢察機關做好護花使者,『法治進校園』巡講4萬餘場……兩高工作報告中,一系列司法為民舉措,給很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代表們紛紛點贊。
餘梅是一名來自江西基層社區的全國人大代表,也是當地一家基層法院的特邀調解員和司法監督員,平時常和法院打交道。她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法院越來越『智慧』了,不僅有案必立、有訴必理,還開通了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等服務,老百姓打官司越來越方便,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溫暖。
『司法便民服務,我們基層群眾感觸最深,最有發言權。』方中華說,近年來,司法機關以人民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便民舉措,比如浙江司法機關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對上門群眾的訴求『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備受群眾歡迎。群眾到法院檢察院辦事越來越便捷,真正體現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人民』二字。
楊蓉說,過去,不管遇到什麼糾紛,老百姓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找派出所,立案登記制實施後,打官司不再難,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選擇去法院解決糾紛,簡單的案件法院簡化程序快速審結,老百姓的權益能夠得到及時保障,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公平正義。
『破解執行難,讓判決書確認的當事人權利真正落地,法院做了很多工作。』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代表舉例說,為加大拒執罪打擊力度,房山法院簡化了自訴申請的門檻,簽發了全國首張自訴案件拒執罪逮捕令,拒執罪案件數量提昇,有效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
現場聽取和審議兩高工作報告,看著法院系統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走出大會堂,又聽到身邊很多代表熱議工作報告,對司法工作的一句句誇獎,直抵心扉,讓身為一名法官的厲莉感到特別欣慰特別欣喜。
法制網北京3月9日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