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徐念沙委員:完善培訓激勵機制 培育更多『大國工匠』
2018-03-10 16:28: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王希、齊中熙)沒有高技能人纔,很難橕起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念沙建議,完善培訓體系,強化激勵機制,讓專注於創新的人纔、智力投入能得到豐厚回報,讓更多『大國工匠』成長。

  目前,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纔資源,但技術工人群體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總體上還與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

  徐念沙認為,從體制機制看,高技能人纔培養仍需加大投入,職工創新激勵機制有待完善,職業技能人纔發展存在上昇渠道窄、待遇偏低等問題;從社會氛圍看,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

  『中國由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缺少不了一支強大的技工隊伍。』徐念沙表示,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必須提高實體經濟供給質量,時代呼喚、需要更多『大國工匠』,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恰逢其時。

  他建議統籌規劃、加強技校建設、完善培訓體系,把更多一線工人納入到技能培訓體系中。同時,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創造條件對職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再培訓,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技術貢獻率和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比重。

  『不少企業管理層認為,職工拿著工資去改進工藝、推動技術進步是應盡的責任,參與分配沒有必要。』他說,實際上,技術工人立足崗位,最容易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徐念沙建議,要進一步營造鼓勵職工創新創造、共建共享創新成果的社會環境,高度重視一線勞動者的上昇通道,使他們有充分的成就感、獲得感和不斷前進的動力,為『大國工匠』成長營造更好的環境。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