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近年來,『減負』已成為多方關注的熱點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刀切』的量化規定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地區、校際間的現實差距;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各類『輔導班』『培優班』讓家長『愛恨交加』,教師、家長特別是學生的『減負』獲得感還不強。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家長讓孩子『上好學』的強烈願望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異化成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不安和急功近利,『輔導班』成了一些家長的無奈選擇。有限的課餘時間被不斷擠壓,很多孩子『不是在輔導班,就是在去輔導班的路上』,長此以往負擔怎能不重?
其次,基礎教育承載了很多『基礎』之外的內容。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多元,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定位卻不夠清晰。越來越多的目標被加給學校和學生,越來越多的內容要『進校園』『進課堂』,基礎教育承載了太多基礎之外的東西,忽略了學生『長』的規律而過多關注『成』的效果。
第三,教育綜合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入。為滿足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建設的需要,教師在大綱規定的學科課程外,還要開發各種實踐課程、綜合課程,課程體系膨脹過快、種類過多,而學生在校時間有限,於是大量的作業被延伸到了課外。學科之間、學段之間、教師之間缺少銜接整合,『動手實踐、創意制作、考察調研、親子合作』等新的作業形式與日俱增,疊加起來成為沈重的負擔。
孩子成長成纔,當然應該勤奮努力,但凡事皆有度,一旦喪失了學習興趣,磨光了學習願望,讓『孩子傷在了起跑線上』,小苗再難成棟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為此建議:
一、強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集團化辦學,推進區域、集團教師一體化管理,不斷增加優質教育供給。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使優質資源向更大范圍輻射,緩解供求矛盾。盤活政府投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引入社會志願服務力量,讓孩子『三點半』放學後有妥善安排,滿足個性化需求。
二、規范課程設置、深化評價改革,有針對性地做好『減負』『四則運算』。『加法』,就是把孩子的睡眠和運動時間加上去,把親近自然和興趣愛好加上去;『減法』,就是嚴控課內外作業的數量、種類、形式、難度,把不必要的負擔減下來;『乘法』,就是把多元評價的激勵機制成倍拓展;『除法』,就是將違規的校外補課、辦班,以及各種違反學生成長規律的比賽堅決去除。
三、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教育主陣地的內涵式『減負』。在課程開發中嘗試打破學科邊界,發揮課程整體育人的功能。推動育人模式的系統變革。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打破學科分割,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研修培訓模式,讓各級管理架構服務於學生整體發展。
四、大力宣傳『基礎教育為人生發展奠基』的價值取向,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效銜接。讓家庭教育回歸本源,培育親情、傳承家風、養成良好習慣;讓社會教育規范有序,使孩子尚德明禮、關愛他人、多樣發展;讓學校教育回歸本質,為學生的人生發展奠基。三方互為補充、良性互助,在『減負』問題上形成合力,讓『減負』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