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世界看中國
搜 索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帶給世界的啟示(鍾聲)
2018-03-10 10:00: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為如何踐行『政黨的責任』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為人類探索更好政治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系統闡述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精闢深刻的內涵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連鎖思考。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實踐,愈發呈現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它的優越性,體現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體現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特色,體現在通過科學民主決策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有效保障。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發表的文章不無感慨:『西方國家的長期論點是,多黨制是民主的一大優勢,能夠防止政黨僵化和停滯。然而事實上,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使自己保持活力與年輕的方法,而西方的政黨卻越來越疏遠其代表的人民。』

  新與舊對比,活力與停滯的反差清清楚楚,最有發言權的是人民。中國的政黨制度始終根植於人民,始終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再增加40元』『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580萬套』……翻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組組民生數據無不彰顯一切為了人民的政治底色。而那些充斥著『金錢政治』『寡頭政治』『政客政治』的西方國家,卻只能循著『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的老劇本發展劇情。

  面對黨派競爭淪為政治惡斗,三權分立異化為權力掣肘,否決政治一再導致政府陷入停擺困境,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士開始反思西式政黨制度的弊端。這些弊端,歸根結底是因為過度專注於彼此間競爭,損害了政黨之間本應該維護的合作。政府執行效率的低下讓《華盛頓郵報》評論員威爾感嘆:『美國在大蕭條時代花了410天建起帝國大廈,在戰時花16個月建造了五角大樓,如今在聖迭戈造一座海水淡化廠都需要花9年時間纔能通過審批。』有學者明確指出,西方的政黨制度是『打橄欖球』,一定要把對方壓倒,而中國的政黨制度則是『大合唱』。

  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以合作、參與、協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屬性,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真正價值。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遵循的,是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通過協商反映全社會意願、尋求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范圍的共識。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中國為什麼能』的問題日益啟發人們從制度角度去探秘。西方媒體注意到,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其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前提,對人類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看來,『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優勢在於,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其他政黨,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務實而長遠的發展規劃,並且一道為實現遠大目標而奮斗』。

  舉世公認,在西方之『亂』的反襯下,中國之『治』更顯意義重大。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為如何踐行『政黨的責任』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為人類探索更好政治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

  《人民日報》( 2018年03月10日 03版)

  (責編:王仁宏、曹昆)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