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功成不必在我』的三重內涵
2018-03-09 20:45:53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山東代表團的審議。在回應代表講話時,習總書記再次引用『功成不必在我』並做了一番闡釋——功成不必在我,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

  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有一篇《要敢於做鋪墊之事》的文章,開篇道:『領導乾部要以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抓好各項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於做鋪墊性的工作,甘於抓未成之事。』習近平之所以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這句話,其原因在於『功成不必在我』,既是為人之鏡,也是為官之道,更是優秀共產黨人的為政之道。『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無論是為人,還是為官,抑或是一個政黨,如若能經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和鞭策,按此境界嚴格要求,一定會成就大事業。

   對一個人來說,『功成不必在我』是為人之鏡。欲成大事,必要有大境界、大格局、大胸懷。一個人,如果拿『功成不必在我』作為觀照自己的鏡子,必然會樹立遠大理想,而樹立鴻鵠大志還是燕雀小志,決定了一個人以怎樣的行動對待人生。周恩來曾倡言,立志者,當計其大捨其細,則所成之事業,當不至限於一隅,私於個人矣。這就是說,一個人必須立大志,為國家民族,纔能成大事。一個人如若時時拿『功成不必在我』來砥礪自己,就自然會淡化私心、私利、私欲,經受住名利、官位、金錢的考驗,不為蠅頭小利折腰;如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就會胸有丘壑、壯志凌雲,在人生的事業中,則必然會有所取捨,抓大放小,注重合作;絕不會以鄰為壑,因汲汲於名利而自我矮化。一個不為個人名利而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人,怎麼會在事業上無所建樹呢?

   對一個官員來說,『功成不必在我』更是為官之要。作為一個被人民托負重望的官員,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和擔當,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義利觀。這裡面的『功成』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事業成功。革命事業不可能在一個人、一任官員手上完成,事業之成是個漸進的過程。如果目光短淺,選擇一種片面甚至錯誤的政績觀,必然會出現『新官不理舊帳』『我走後哪怕洪水滔天』等態度,進而導致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焚林而獵。二是指事業成功所帶來的名利,即不能把事業僅僅當作自己獲取名利的手段。如果工作指導思想發生偏差,考慮個人名利過多,就處理不好革命利益與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就容易出現重眼前、輕長遠,重治標、輕治本,重立竿見影、輕循序漸進,重顯績、輕潛績的問題。相反,如果為官深諳『功成不必在我』的道理,就會時時以人民的事業為重,凡事以人民的利益、以長遠和整體利益為重,定不會辜負黨和人民所托。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功成不必在我』更是為政之道。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共產主義學說,描繪了世界大同的藍圖,需要世世代代人的接力奮斗纔能完成。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共產黨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全局觀、政績觀,始終有『一張好的藍圖一乾到底』的釘釘子精神。同時,『功成不必在我』也是共產黨有別於西方政黨輪替執政的一個顯著品格。政黨競爭和政黨輪替,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也存在難以擺脫的致命缺點,即不能保持政策和規劃的長久性和延續性。秉持『功成不必在我』,是共產黨的為政之道,不忘初心,咬定青山,就能夠帶領人民,始終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而接續奮斗。

  深刻理解『功成不必在我』的三重境界,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收獲,更是一種鞭策。時時以『功成不必在我』來觀照自己,砥礪自己,我們的事業一定能夠取得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王傳寶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