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塑造正確歷史觀,這根弦不能松
2018-03-09 17:51:0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江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塑造正確歷史觀,這根弦不能松

  ——代表委員抨擊惡搞《黃河大合唱》等經典作品亂象

  『這種事情完全不應該出現』,盡管沒有看到網上惡搞《黃河大合唱》的視頻,但是當聽到有人議論這件事情時,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長何天谷委員仍舊抑制不住氣憤。

  春節前,一段惡搞《黃河大合唱》的兩分多鍾視頻在網絡流傳。四男八女對著口型,唱得搖頭晃腦,女指揮隨著音樂節奏扭動屁股,極具丑態。據記者查閱,僅在一個多月內,網上就有多個版本的類似惡搞視頻。

  『《黃河大合唱》不只是一部經典的音樂作品,它背後凝聚的是民族抗戰精神。消遣經典音樂作品就是消遣歷史、消解崇高精神。』何天谷說。盡管視頻已被相關部門排查清理,但是惡搞歷史經典作品背後所揭示的歷史觀塑造等問題,引起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褻瀆了神聖的文化經典,也褻瀆了民族精神

  『惡搞這種行為是令人無法接受的!』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委員在談到這個事件時,與何天谷的反應一樣,『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面對國破家亡,《黃河大合唱》這首紅色經典對億萬中華兒女起到了鼓舞人心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精神文化財富。』

  『中國人,誰不知道「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游擊健兒逞英豪」?可是,就連這個也被惡搞,也敢惡搞!』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委員表示,『這雖然只是個別人的極端行為,但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代表認為,類似的惡搞不僅褻瀆了神聖的文化經典,而且也褻瀆了民族精神,傷害了公眾的民族自尊心,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會對年青一代造成錯誤引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相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嚴厲打擊。

  就在惡搞《黃河大合唱》的輿論風波尚未平息時,另一則新聞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兩青年身著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軍服,手持帶刺刀的步槍、旗子等,在南京紫金山一處抗戰碉堡舊址前,擺出各種姿勢拍照。

  『看到他們在我們先輩保衛國家、抵抗侵略、付出犧牲的抗戰遺址前穿著日本軍服拍照,我很痛心。』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雲翱委員說,『無論是對於惡搞經典作品《黃河大合唱》,還是對於最近出現的「精日」行為,我們都不能孤立地來看待。這不僅僅是無知,還有感情的問題,這反映了一部分青年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

  只有堅持正確的歷史觀,纔能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013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此後,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正確的歷史觀』。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提起歷史觀的重要性,葉小文引用了清代思想家龔自珍的這句話,『拋棄賴以生存的歷史土壤,民族的文化大廈將轟然倒塌。中華民族好不容易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站起來,必由其史;富起來,必正其史;強起來,必重其史。』

  『以前,我們總是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歷史觀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歷史觀是我們對事物作出判斷的標准和立論的基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必須放在歷史的維度來考察。』中央黨校校委委員韓慶祥委員認為,應該把『三觀』變為『四觀』,『因為只有堅持正確的歷史觀,纔能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正確的歷史觀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它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歷史、尊重經典、實事求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委員把人類歷史比作考古學中的『地層』之說,人類的歷史同樣是一層疊壓一層,積淀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心靈地層』,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如果歷史經典作品確實有局限的話,我們可以在吸收經典要義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發展,但是決不能丟掉精髓、決不能隨意消遣。』王震中說。

  歷史教育更應注重歷史觀培養

  如何培養正確的歷史觀?賀雲翱表示:『應該加強青少年的歷史教育,引導他們看歷史要看其主流及規律,不能把一些枝枝節節的、非主流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當成主流,從而失之於否定主流、否定大局。』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根基與靈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根」的教育,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立德樹人」。現在我們對歷史教育重視程度還不夠,小學都還沒有專門的歷史課程。』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委員告訴記者。

  很多國家把歷史教育擺在很重要的位置。20世紀90年代,英國和美國相繼頒布了國家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還成為美國基礎教育的五大核心課程之一;法國中小學分十二個年級,其中十個年級開設有歷史課;2006年、2011年,韓國政府先後兩次頒布《歷史教育強化方案》,以專門法律的形式來強化歷史教育。

  『歷史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要讓孩子多了解歷史、懂歷史,要從不同的教育階段開展不同層次的歷史教育。現在的孩子接觸的西方文化很多,很容易受西方思維方式影響,如果沒有堅實的國家認同,就會削弱對我國歷史的敬畏感。』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修松委員說。

  韓慶祥認為,雖然我們的中學和大學也都開設歷史課程,但學校和教師更重視的是知識傳授。真正的歷史教育應該達到三個層次,即總結歷史經驗、解釋歷史規律、塑造正確的歷史觀,知識傳授只是最基礎的部分。

  重慶市政協學習及文史委員會主任王濟光委員對此有同感:『知識和文化是兩個方面,不能等同,應該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他建議學校在教授歷史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歷史進程』,比如組織學生多去歷史館、博物館,讓他們去了解歷史,並從中感悟民族的精神。

  何天谷向記者講述了一段經歷:『2014年,我們去莫斯科進行文化交流時,走了幾個博物館和紀念館,都能看到很多學生在參觀。其中,普希金博物館一年內就有20多萬人次的學生來參觀,而我國學生走進博物館的次數相對較少。不一定要讓孩子對所有陳列文物的背景知識了如指掌,但經常讓他們親歷感受,到了中學、大學他們就會自覺去看、去理解。』

  2013年,史家小學與國家博物館嘗試共同開發適合小學生學習和使用的博物館課程教材《漫步國博——史家課程》,讓學生在國家博物館上課。『在學校老師的陪伴之外,由博物館的講解員們來扮演博物館老師的角色,讓學生親身感受真實的人類社會發展變革。經過幾年探索,課程起到的效果很好。』王歡說。

  王歡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由該校學生自主設計的活動方案《走開!扭曲的歷史》。活動的發起人是四年級學生賈桐,他在玩一款手機游戲時,發現游戲中竟然把李白設計成了一名武士。他希望通過宣傳,讓同學們了解真正的歷史。『如果沒有學過歷史的低年級學生一開始就接觸錯誤的歷史信息,那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賈桐在方案中寫道。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