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通過積極作為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政績,是我們黨對領導乾部的一貫要求。
毋庸置疑,有什麼樣的政績觀,直接決定著一個領導乾部的選擇和作為。如果對『什麼是政績』這一問題回答得不科學、有偏差,『追求政績』的實踐就必然會盲目抓瞎,就可能GDP上去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金山銀山到手了,綠水青山失去了……
應當承認,鋪墊性工作往往是顧大局、打基礎、利長遠之事,通常周期長、投入多、見效慢,功成之前鮮為人知。但是,鋪墊性工作是量變的逐步積累,是向質變的持續挺進,是『大勝』前必需的『小勝』。在這樣的工作上花心思、下力氣的領導乾部,黨和人民不會忘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年,焦裕祿同志以『設想不等於現實』的自覺,帶領蘭考人民暮雪朝霜、治理『三害』,在人民心中樹立了永恆的豐碑。其實,誰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誰是埋頭苦乾的貼心人,群眾心裡有杆秤、有本賬。只有說實話、乾實事、求實效,纔能把成績寫在堅實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裡。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政績觀是面鏡子,映照著領導乾部的發展意識與責任擔當。擦亮政績觀這面鏡子,就要跳出『給自己留名、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把『中央看什麼』、『人民群眾要什麼』和『自己做什麼』結合起來,樹立『久久為功』之念,多做利長遠、惠民生的事。
站上新起點,開啟新征程。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把藍圖變為現實,沒有捷徑可走,唯有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踏踏實實乾好工作,認認真真抓好落實,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人民生活就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