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創新完善宏觀調控 更加注重質量提昇
2018-03-09 10:05: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顏值好、氣質佳』,這與我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密不可分。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將保持平穩,經濟發展的質量提昇有望加快,結構變化值得關注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關於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計劃報告)。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部分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對計劃報告進行了解讀。

  經濟發展質量提昇有望加快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重要判斷。計劃報告牢牢把握住了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征,綜合考慮需要和可能,提出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2018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預期,也符合需求,客觀上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實現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在3月6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許多困難問題和矛盾,這些問題今年都要認真加以研究,按照問題導向一個一個加以解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將今年GDP目標設定為6.5%左右,符合市場的預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今年的預期目標與上年預期目標一致,表明政府對今年實現6.5%左右的增長是有信心的。不過,今年的表述不再提『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表明不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目標。

  連平分析說,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將保持平穩。經濟發展的質量提昇有望加快,結構變化值得關注。例如,經濟動能的結構轉變,消費持續超過投資;第三產業增速持續超過第二產業,服務業發展面臨較多機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致許多產業內部行業集中度提昇,這會帶來強者恆強效應;經濟發展質量提昇和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將給創新型和技術領先型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等。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高新纔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多種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保持宏觀經濟平穩增長的難度和壓力不小。不過,近年來,我國經濟始終『顏值好、氣質佳』,這與我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高新纔代表說,2018年,我國仍然應該牢牢把握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我國經濟的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供需動態平衡,實現高質量發展。

  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計劃報告指出,堅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准調控,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前瞻性和靈活性。

  『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與以往已經大不相同,一個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調控體系已經初步確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說,我國目前的宏觀調控體系不僅聚焦於發展規模,而且更注重發展質量;不僅著眼於短期調控,而且更注重持續增長動力;不僅著力於需求側的總量收放,而且更注重供給側的結構優化;不僅立足於政策層面操作,而且更依賴於改革行動加以實施。

  高培勇委員表示,面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歷史性變化,我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同樣必須瞄准於『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引領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將著重點和著力點轉到提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

  加強政策協調配合

  根據計劃報告,我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等都要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

  『財政政策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是相一致的。』高新纔代表認為,我國將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這個『積極』是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的服務對象,更加關注的是質量而非數量。對於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應該『不積極』,不支持;對於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產業,符合提昇民生質量的領域,則應該利用好財政工具,積極推動其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管好貨幣總閘門,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必然要求。』高新纔代表認為,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宏觀調控要精細化,貨幣政策也是如此。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貨幣政策必須緊盯變化,相機而動。從產業結構上看,企業狀態千差萬別,一些大企業已經成型成熟,對外來資金需求不那麼大;一些小微企業,由於還在起步階段,需要資金扶持,就應當是貨幣信貸的服務對象。從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區脫貧攻堅任務重,對於資金的需求也更大,也應當是貨幣信貸的主要服務對象。

  連平表示,今年貨幣政策基調沒有改變,貨幣政策總基調仍是穩健中性。M2不提具體目標值,釋放出淡化貨幣政策總量控制的信號,與相關部門認為M2增速與經濟運行的關系發生變化、未來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價格型調控有關。2017年在M2增速明顯回落的情況下,經濟增速有所回昇,就是這一變化的反映。市場或應習慣M2低增速,同時更為關注價格型工具的變化。

  何立峰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因此,要著力推動創新發展,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把各地比較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實施更嚴格的環保標准,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綠色出行方式、綠色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進一步推動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管理,降低准入門檻,使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促進共享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