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3月8日15:00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第二場記者會,邀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曉煉,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請問寧高寧委員,我們知道,政府工作報告中『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讓人印象深刻。您在實體經濟領域,想必有很深的感觸。請問您怎麼理解品質革命?對實體經濟轉型昇級,您有哪些建議?
寧高寧:從中國的企業界來看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裡講到品質革命,特別是『革命』這兩個字,感覺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時,指出了中國目前制造業比較核心的問題。中國制造業從作為世界工廠到制造業大國,一路在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不斷地有『馬桶蓋』這類問題出來,消費者還是不滿意,就是在品質和技術水平上還是不夠。從我自己經歷的這幾個企業,十幾年前,比如我們做電廠,發電設備裡的氣輪機,高端的,還要和國外進口的配套,但是逐步會做了。簡單設備,比如說中糧做磨面、面米的高端機器,現在還要進口。目前的化工業,中化的高端材料、高性能材料、煉油設備裡的安全控制設備都需要經歷進口和引進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確實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制造業變得規模很大,變得成本相對比較低,但是品質、技術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需要提高,這是目前整個中國制造業和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
在中國企業界裡,我感覺這幾年以來,大家去買資源,比如說買礦山、油田、土地,找政策支持少了,但這幾年下來大家對創新,提昇品質,還沒有提高到『革命』這樣一個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今天就是沒有創新、沒有技術就不要投資,不要擴大規模,不要再做重復性的建設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可以說中國制造業已經悄悄地在起步了,在向制造業昇級,向高質量提昇這樣一個階段轉變。這裡面有幾個因素,特別是堅決執行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了很大作用,供給側就是技術側、生產側,一定要做好這一側,不再是簡單的用技術擴大需求。
同時市場本身也非常有力量,過去來講,簡單地因為買了資源而強要政策的企業發展的很少,今天中國市值最大的企業、做得最好的企業都是因為技術來的,這對市場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教育。但同時資源的限制,不管是自然資源還是環境資源的限制,使得企業很難一般的擴大規模或者低級重復。還有就是政府的支持,不管是產業政策、技術政策還是稅收政策的支持,都帶來很大的變化。我相信中國制造業的昇級,很有可能像對待互聯網技術應用一樣,在幾年以內有很大的提昇,這是我在企業界的感覺,因為大家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全部轉到制造業昇級上來。
我是中化集團的,中化煉油廠已經全面進入到國五國六的油品,全部昇級了,超出世界上一般國家的標准,這是企業自身的行為。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油品國內可以賣,也可以出口,不再需要等那個要求。中化本身做的制冷劑,排放量大量減少,比如說鋰電池,全部是新能源材料。像航空航天用的聚氟乙烯裡用的薄膜,過去都是作為一般商品去賣的,今天是全面昇級,這個昇級代表了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化工業裡面小小的一部分,但這是一個大趨勢,我對中國目前制造業的轉型昇級和技術含量提高是非常有信心的。中國人的創造力在這方面很快會顯現出來。謝謝。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