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今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作了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破除傳統思維》的大會發言。樓繼偉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慣性,近期仍可以觀察到運用傳統辦法來完成任務的現象,如『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去杠杆』、『補短板』等。
樓繼偉表示,不直面利益調整,不能妥善處理利益調整的,不是真正的改革;不立足長遠,就沒有明確的改革目標;不把握好節奏,改革就難以成功。
發言全文如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們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核心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我理解,相對於需求側,供給側是指生產要素一側,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結構性改革是指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從而實現要素優化配置的制度調整。因此,在『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如果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政府推動,就是計劃經濟『關停並轉昇』的再版,不是改革。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慣性,近期仍可以觀察到運用傳統辦法來完成任務的現象。
如『去產能』,政府應當嚴格管理『負的外部性』,執行環保標准、安全生產標准、質量標准等,按規則、程序去除不達標產能。但是,通過行政命令下達指標『去產能』的現象仍屢見不鮮。
如『去庫存』,特別是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房價高企與庫存過量並存,各類開發區高成本建成與使用不足並存,增加了『去庫存』的難度。要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落實『租購同權』,讓中央財政義務教育資源可攜帶等配套政策落地。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的要求,加強城市協同規劃,錯位協調發展,從而轉型、盤活開發區和其他商業地產庫存。從現實情況看,過度開發的這類商業地產庫存,有些可能難以盤活了,要汲取教訓。
『降成本』方面,制度性交易成本還有下降的空間,如解除管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要尊重價值規律,不能因為機械性地落實『降成本』而使價格僵化。比如,調峰電力、調峰氣源的價格,按價值規律,應成倍地高於常規供應價格,並在最終供給價格上反映這些成本。不適當的管制,會造成『窩電』加重,天然氣調節儲量長期不足,形成階段性『氣荒』。
『去杠杆』『補短板』是最難的。當前,『去杠杆』、降金融風險已是最為迫切的任務。『補短板』方面,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治理是當前的重點。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中長期問題的『補短板』。這類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產生『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
比如,職工社會養老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逐年趕不上保費支出的增長。一些省份已出現當年收不抵支,靠歷年滾存結餘支付當年缺口。從全國看滾存結餘規模不小,除區域不平衡外,更大問題是其中大部分來自於歷年財政補助。我國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率是相當高的,對企業造成了很大成本壓力。但保險基金的平衡狀況仍十分窘迫,一方面反映了老齡化的提速,另一方面反映了激勵約束機制不充分,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建議盡快著手建立精算制度,並如同公開年度財政預決算一樣,將精算報告向全社會公開,揭示長期風險,推動全社會形成進一步改革完善體制的共識,加強代際公平。這一問題不早解決,我們的子孫輩將承受更大的負擔,也將對國民經濟增長帶來持續的壓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奔著問題去的,要解決問題就要針鋒相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每一項措施,都面臨著利益格局的調整。不直面利益調整,不能妥善處理利益調整的,不是真正的改革;不立足長遠,就沒有明確的改革目標;不把握好節奏,改革就難以成功。我堅信,只要切實增強懮患意識,牢固樹立問題導向,直面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久久為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就一定能夠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