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6日(郭香玉)3月6日,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代表團媒體開放日,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咸輝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脫貧只是第一步,讓各族群眾都能過上好日子,纔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精准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作為西部欠發達省區,寧夏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貧困人口佔比高。主要集中在自治區確定的區內深度貧困地區,其中西海固佔比較高,西海固是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裡大部分地方生存條件極差,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扶貧的三西地區之一。這些貧困地區都是困中之困、貧中之貧、堅中之堅。如何啃下難啃的硬骨頭,打贏硬仗中的硬仗?

3月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代表團全體會議。新華網郭香玉攝
瞄准區內深度貧困地區
咸輝表示,目前全區還有23.89萬貧困人口,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推進脫貧富民戰略的實施意見,主要從幾方面著手。
一是在脫貧攻堅目標上,嚴格落實黨中央目標要求,嚴格執行『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准,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所有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脫貧摘帽,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二是在脫貧攻堅進度上,通過深入調研和全面分析,制定了脫貧攻堅『三年滾動計劃』。到2020年,確保寧夏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是在脫貧攻堅方法上,堅決落實『六個精准』。特別是在精准識別、精准退出上做實功,完善建檔立卡,嚴把貧困人口『進入關』和『退出關』,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脫真貧、真脫貧。
四是在脫貧攻堅舉措上,瞄准區內深度貧困地區,著力在補短板、強產業、增動力、轉作風等方面下功夫。補短板方面,解決好水路電房等問題,打好教育、健康、就業等政策『組合拳』。強產業方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資金、項目、技能培訓、科技要素等向扶貧產業集聚,培育更多貧困群眾願意乾、能乾好、有市場、效益好的特色產業。在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項目,努力實現精准穩定可持續脫貧。增動力方面,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既富口袋也富腦袋,加強宣傳教育,倡導脫貧光榮,不吊高胃口,也不養懶漢,讓貧困群眾長志氣、增動力,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生活。轉作風方面,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著力解決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風不紮實、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等突出問題,以硬作風確保完成硬任務。
脫貧只是第一步
據統計,五年來,寧夏累計減貧71.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22.9%下降到6%;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由4856元增加到8347元,年均增長11.4%,增幅高於全區農民1.8個百分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時提出實施脫貧富民戰略、推進富民工程,寧夏在推進富民工程上,又是怎樣打算的?
咸輝表示,在脫貧基礎上,要讓全區老百姓都富裕起來。努力做到『三個確保』,確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確保貧困群眾收入增速高於農民、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確保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為此,重點采取幾項措施:
一是抓好就業創業增收。深化『雙創』活動,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增加崗位、技能培訓、教育引導,讓更多群眾有事乾、有錢賺,提高工資性收入。
二是打造多元富民產業。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扶持特色產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通過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新型工業,讓更多群眾就業有崗位、收入有保障。
三是完善職工增收激勵機制。落實好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技能人纔收入分配政策,帶動城鄉居民增收,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