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貴州網訊(兩會前方報道組文/程曦熊鶯吳迪金妮圖/楊昌鼎)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貴州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惠水縣??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展示了兩張對比鮮明的照片,一張是羅應和曾經的家,大山裡破舊的木瓦房;另一張則是他在惠水縣城的新家,一棟棟嶄新的五層樓房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寬敞的水泥路邊,白色的外牆上『幸福樓』三個字格外惹眼。
兩張照片的背後,是羅應和及鄉親們越過越紅火的日子。作為貴州160萬搬遷移民群眾的一員,羅應和說,異地扶貧搬遷後,他身邊的村民們發生了三個明顯變化。
家由『貧』變『富』一步住進新房子
搬遷前,羅應和生活的村子位於貴州省貧困程度最深的麻山、瑤山、月亮山『三山』地區,屬於不通水、不通路、不通訊『三不通』地帶。
『當初我和很多群眾一樣,趕個鄉場買點油鹽,都要起早貪黑,翻山越嶺步行十幾裡、幾十裡路。』提及曾經的生活,羅應和皺起眉頭說,『誰不說自己的家鄉好,可由於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深處大山的困境,導致很多群眾生活十分困難,住房十分簡陋,生計難以保障。』
2015年12月2日,貴州省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在惠水啟動。2016年3月,作為惠水縣第一批搬遷群眾,羅應和與來自58個村寨的1109戶4685個村民們一起,搬到了離惠水縣城10公裡的經濟開發區,搬進了家具齊全的新家。
搬遷後,羅應和和村民們一起開啟了『一步住進新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的新生活,實現了家由『貧』變『富』的轉變。

羅應和在惠水縣城的新家,一棟棟嶄新的五層樓房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寬敞的水泥路邊,白色的外牆上『幸福樓』三個字格外惹眼
錢從『無』變『有』快步過上好日子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纔是目的。為了讓搬出來的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惠水縣濛江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開辦了社區『新時代講習所』,結合『移民夜校培訓班』、『人生講堂』等形式,加強移民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
兩年來,舉辦基礎教育學習、電工培訓、廚師培訓、計算機初級培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崗前培訓等活動共108期5682人次。社區居委會注冊成立了『移民後續勞務服務公司』,成功推薦了3000多人在縣內就業,幫助78戶特殊人群納入『環衛工』崗位。
現在,2881名搬遷戶在開發區就近企業務工,每人每月工資收入達到2000?3000元左右,戶均年收入5萬元左右。
『根據2018年1月家庭年收入入戶排查顯示,很多家庭3人以上就業的年收入在9萬多元。1人就業戶也有2.7萬元以上,社區部分家庭有汽車120多輛。』一年多來,羅應和全縣10個鄉鎮近5000名鄉親,親身經歷了易地扶貧搬遷的大變化,錢從『無』變『有』的轉變。
人由『懶』變『勤』生活有了奔頭
『貧困群眾在生活變好的同時,人也由「懶」變「勤」了!』在羅應和的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搬遷前,38歲的王華平和35歲的弟弟以及70多歲父母居住在距離公路12公裡外的山窩窩裡,家庭非常貧寒,靠低保度日,過著周而復始的白天盼黑夜,黑夜盼白天的無聊生活。因為貧窮,兩弟兄到了30幾歲都還是找不到對象。
『支部入戶走訪知道以上情況後,勸說王華平進入培訓班,經過教育、培訓,他的思想有了感悟,丟掉了過去只想當貧困戶,伸手張口的惰性,學會了電工技能,被推薦到就近企業上班,現在他的存款已有3萬餘元。』春節前,羅應和詢問王華平的打算,住上新房的王華平笑嘻嘻地告訴羅應和,他想努力工作再掙點錢買車娶媳婦。
『以前是熬日子,現在生活有了奔頭。』如今,在惠水縣明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群眾貧困群眾主動脫貧意識越來越高,通過雙手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強,實現了人由『懶』變『勤』的轉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