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臺北3月6日電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先後開幕。連日來,臺灣主流媒體拿出主要版面和黃金時段,追蹤會議進程、捕捉會議亮點,解讀兩會召開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影響。
每年的兩會報道,同樣是島內媒體重要的戰役性報道。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適逢歷史性盛會,島內媒體格外重視,各大媒體派出精兵強將奔赴北京,為島內民眾呈現第一手的兩會消息和評述。
《中國時報》的述評認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對臺工作,除了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容忍『臺獨』分裂行徑,也強調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並逐步提供臺胞『同等待遇』。文章認為,報告凸顯推進『和平統一』及落實『同等待遇』,將是今年大陸對臺工作兩大重點。
《中國時報》的另外一篇述評認為,『反獨』『促統』『同等待遇』是新時代兩岸關系的關鍵詞。文章認為,大陸方面日前為臺灣民眾送上新春『大禮包』,廣邀臺灣青年和各式人纔到大陸尋找發展機會,顯示大陸對臺政策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文章認為,31條措施只是開個頭,年內大陸還會依序推出重大的惠臺或開放措施,直接針對臺灣民眾,塑造兩岸命運共同體不可逆的融合進程。
臺灣『聯合新聞網』也注意到,相較於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是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旺報》每天推出8個版的兩會特別報道。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論述,《旺報》認為,報告重申『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也指出要逐步為臺胞提供同等待遇。相較去年的報告,今年的報告中多了『兩岸同根,骨肉相親』等軟性語言。《旺報》為此專門訪問大陸學者,認為今年兩會的對臺內容,必須與國臺辦日前頒布的惠臺政策31條聯系在一起看,因為推出並落實這些惠臺政策,是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重大工程。
有島內學者分析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論述,顯示大陸對臺方針將從爭取民心入手。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學者張五岳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一方面延續中共十九大和2018年對臺工作會議確定的基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的『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硬的一手反『獨』,軟的則從兩岸社會經濟文化交流著手,爭取臺灣民眾認同。張五岳認為,31項措施只是『起手式』,大陸選在兩會舉行前夕提出,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討論,接下來,大陸相關方面會提出具體方案,落實『同等待遇』。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