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破立降 再下狠功夫(把脈高質量發展)
2018-03-05 09:26: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吳秋餘 齊志明 李昌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呂薇代表:不破不立,沒有去產能,就難有新產能,破是立的基礎和前提。『破』的關鍵就是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

  范波代表: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增加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提昇全要素生產率。

  王志雄委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著力解決政府與市場在理念、機制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應當如何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代表委員們認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求我們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求經濟發展方式是高效率的,另一方面要求經濟運行是穩定、低風險和可持續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代表認為,實現高質量和效益型發展的關鍵,就是要轉變傳統的投入擴張型發展模式,這要求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建立符合質量型發展的指標體系、績效考核體系,更要建立一套符合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增加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提昇全要素生產率,纔能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范波代表介紹,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四川經濟嘗到了甜頭,通過大力實施『三去一降一補』,經濟發展明顯提質增效。

  2017年,中國經濟既有『顏值』更有『氣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三去一降一補』的紮實推進,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這不僅是解決經濟結構性矛盾的一劑良方,也是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基礎。

  『我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消費需求增長和昇級的空間較大,要通過持續創新增加有效供給,滿足不斷昇級和多樣化的居民消費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呂薇說。

  抓住僵屍企業『牛鼻子』

  對於今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不破不立,沒有去產能,就難有新產能,破是立的基礎和前提。』呂薇說,總體來看,我國仍存在低水平供給能力過剩與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的現象,『破』的關鍵就是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真正讓『僵屍企業』出局,為新動能的『立』騰挪出足夠空間和資源。同時,要有效運用財稅、金融、匯率等政策工具,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的運營成本和創新成本,提高實體經濟的競爭力。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范波建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應該注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互動,強化創新引領、夯實實體經濟,激發新業態、新模式,涵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用好市場和政府『兩只手』

  提昇供給質量,離不開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代表委員認為,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制度創新、豐富制度供給,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礎。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進一步用好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王志雄委員表示,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轉變政府職能,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著力解決政府與市場在理念、機制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包括市場的公平統一問題、國企的治理結構與效率問題、民間資本的鼓勵和管理問題、宏觀調控和轉型發展中的市場機制問題等。

  『如今「互聯網+政務服務」成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手。』范波介紹,四川正在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並通過建立智慧政務體系提昇政府治理能力,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建立高質量的治理體系。』呂薇表示,在經濟運行管理上,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和管理模式,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各項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優化制度供給,貴在落實見效。』對於改革與落實的關系,王志雄認為,確保改革政策落地見效,要注意調動上下兩個積極性,既要貫徹、執行好頂層設計,又要為基層留出具體實施中的探索和創新空間,同時,必須統籌協調好改革措施,注重不同部門之間改革的同步相向和系統性效率,防止審批改革中的『明撤暗留』和『放收循環』。此外,要對改革成效進行及時、客觀評估,強化改革進程的監督與問責。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