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21日,G2次『復興號』列車乘務員在上海虹橋站迎候旅客上車。『復興號』的運行,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新華社記者陳飛攝

內蒙古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公忽洞村的冀德民和老伴杭瑞抱著小羊羔站在新房前。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圖為雨後清晨的紮尕那美麗景色。紮尕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餘公裡處的益哇鄉,藏語意為『石匣子』。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被譽為『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厲害了,我的國!』在以350公裡時速行進的『復興號』列車上,這6個紅色的大字格外醒目。
點贊祖國,這樣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發自肺腑的感嘆。5年來,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從塞外到江南,中國處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諸多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源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指引。在這一偉大理論的指引下,中國在各領域發生著深刻巨變,置身這個偉大時代的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代表委員紛紛點贊歷史性的新成就。
1經濟發展一枝獨秀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態勢得到全面展現——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佔世界經濟比重達15%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引擎。
『6.9%的經濟增長、不到4%的城鎮登記失業率、1.6%的通脹,這樣的經濟運行格局難能可貴,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枝獨秀的。』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說。
回首過去5年,更能看到中國經濟的深層次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當前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8%,比5年前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1.6%,比5年前提高超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
新興動能蓬勃發展。2017年,全國新登記企業比上年增長9.9%,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共享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廣泛滲透,正在深刻改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跑出『加速度』。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規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一帶一路』貿易往來快速增長,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民生保障不斷改善。中共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至2017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15億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連續13年上調,1億多退休人員受益。件件民生實事正築牢美好生活之基。
『過去5年,高質量發展的「化學反應」已經產生。』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會計標准戰略委員會委員張連起說,『只要守住中國經濟不發生系統性、顛覆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我們預定的戰略目標會如期實現。』
2民主法治邁出大步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歷史性氣魄和視野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號角,經歷了砥礪奮進的5年,全面依法治國格局已基本形成。』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馬一德說。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帶頭崇尚法治、踐行法治,形成一系列法治建設新理念。
立法不斷科學化、民主化,民法典編纂啟動、頒布民法總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頒布,『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清單管理全面實行,法治政府建設展現『加速度』;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展開,全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逐步推行,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跨行政區劃法院檢察院設立,司法改革和公正司法書寫新篇章;設立國家憲法日,憲法宣誓制度實施,領導乾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權威逐漸樹立,法治觀念顯著增強。
『十九大報告重點從法治與黨的領導關系、憲法實施與憲法監督、完善法律運行機制等方面布局謀篇。我堅信,中國未來會在協調改革、法治與容錯機制關系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馬一德說。
與此同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傾聽民聲、廣集民智,『中國式民主』日益展現出旺盛活力。基層立法聯系點讓百姓心聲直達國家立法機關,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讓人民更有效監督憲法法律實施;協商議政匯聚各方智慧,愛國統一戰線集納叡智良策……
『中國協商民主呈現多層次、制度化發展態勢,將有序參與、平等意識、民主監督、科學決策、協調各方、和諧發展等融為一體,其核心就是凝聚廣泛共識,求取人民意願的最大公約數。』全國政協委員朱曉進說。
3思想文化面貌一新
『文化界的風氣煥然一新,藝術家廣泛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接地氣的文藝精品。』談到5年來思想文化界的變化,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副團長李瑛說。
李瑛表示,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像一場『及時雨』,給整個文藝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開啟了中國思想文化建設新征程。
過去5年,從文藝工作座談會,到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國黨校工作會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等一系列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會議相繼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創作導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在全國廣泛開展,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單位、社區農村、邊遠地區,開展采風創作、慰問演出、文化惠民活動。
『這幾年,我走遍鄉村、社區、學校、養老院等基層單位,完成了「百場公益演唱會」等演藝活動,用朴素的歌聲和行動把舞臺搭在基層,讓藝術真正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李瑛說。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過去5年,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獲得感大大增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這次全國兩會,我將在提昇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等方面建言獻策,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李瑛說。
4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大家編了一首歌:「喝水不用抬、走路不潮鞋、車在家門口、路燈亮起來。」』談起這些年村裡的新變化,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鷓鴣園村支部書記餘必麗說,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系列惠民舉措密集出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這份民生成績單中,幾個數字格外亮眼: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跑贏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速……
『這些變化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餘必麗說,『這些變化源於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工作的關心和重視,來自國家的好政策。』
餘必麗說,現在孩子上學不用交學費,中午學校提供營養餐;原來村裡沒有幼兒園,現在每個村都有;興仁縣對32種重大疾病實行免費治療,平時看病用『新農合』報銷,超出部分還能二次報銷;不用交糧交稅,村民自己栽樹、自己受益,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更是給大家吃了顆『定心丸』。
『村民們對這些政策非常感恩,選我當全國人大代表,就是希望我傳達他們的心聲:感謝黨中央,感謝習近平總書記!』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吹響了新一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號角。
餘必麗說,下一步鷓鴣園村將依托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業,打造布依族文化特色品牌,搞活鄉村旅游。通過『村社合一』,將村民變股民,壯大村集體經濟,盡快實現村民脫貧摘帽。
5生態文明成效顯著
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年均新增造林超過9000萬畝,恢復退化濕地30萬畝,118個城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這些亮眼數字,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縮影。
這5年,是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5年,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建設如火如荼,留住了藍天白雲、守護了綠水青山。
『5年來,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表示。
徐旭東以水生態環境的保護為例指出,《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大大增強了對水環境保護的力度。各地推行的河湖長制,為污染防治建立了有效的機制保障。無論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大保護、重點湖泊治理,還是各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5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初步建立起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生態環保制度框架。其中,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2015年實施,在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方面力度空前。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帶給全球一份厚禮。5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做出『綠色貢獻』,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為《巴黎協定》作出關鍵性重要貢獻,並堅定履行承諾;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推動形成『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中國為推進能源轉型而大力促進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清潔能源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成本逐漸下降,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得以迅速推廣太陽能和風能產品……中國推進綠色發展的成功探索,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貢獻,並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綠色發展探路。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徐旭東認為,美麗中國任重道遠,需要不懈努力,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