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到來,看到網上都在激烈討論
北方『元宵』與南方『湯圓』的區別時,
小編實在一頭霧水
元宵=湯圓嗎?湯圓不是冬至纔吃的嗎?
不對,那本小編元宵節吃什麼?
更奇怪的是居然有人高喊著
『元宵節不是吃餃子和饅頭嗎?』
你確定不是來砸場子的??

俗話說
『三裡不同俗,七裡不同音』
元宵節這麼一個好吃的節日
小編仿佛又看到了南北方人的辯論大戰

好啦
讓可愛的小編帶你看看
那些南北方在元宵節不同的習俗吧

到底是元宵還是湯圓
由於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粉做皮,並且常采用芝麻、白糖等做餡料,因此容易讓人混淆,但它們在制作工藝上還是有很大區別。
北方『滾』元宵
首先需將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然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反復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面滾成圓球方纔大功告成。
由於制作工藝不同,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後,湯會比較濃,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軟,餡料硬實有『咬勁』,果香和米香濃郁。

南方『包』湯圓
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面一樣),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吃時一般都是用水煮,湯圓煮後湯比較清,不亂湯,皮面潤滑,餡流動性好。

無論吃的是元宵還是湯圓,雖然在形式上有區別,但是所要表達的寓意都一樣,就是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無論吃什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飯就是最大幸福的。

元宵節期間南北方飲食特色
南方人的菜餚,多以精致細微見長,並格外講究情致,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講究。南方的菜餚自然也打上這鮮明的地域烙印,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盛放的器具花色、菜盤的細節裝飾,格外講究。就烹飪方法來講,無論是烤、是燜、是蒸、是燉,還是炙、是?、是炒、是拌,南人都有一套繁雜而講究的程序,追求的是個鮮、嫩、香、滑,以求滿足味蕾的各類微妙體驗。

北人的菜餚,則以色艷味重取勝,北方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爛香脆,色鮮味濃,明油亮芡,講究造型。烹調方法長於扒、炸、燒、蒸、燉、鍋,以燉、醬、烤為主要特點,形糙色重味濃。粗線條的北方菜,不拘泥於細節,頗像粗線條的北方人。許多菜餚表現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爛而不化或者外脆裡嫩、外酥內爛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濃,菜餚豐富又實惠。

南方和北方,除了食米食面、食魚食肉的差異。在烹調習慣、口味風格方面亦有巨大不同。就總體來講,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南北方民俗文化特色
南方:
江蘇省:武進區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致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臺上較量武藝。
江西省:新建縣民於元宵掃墓插竹為燈。萬安縣城各鄉均於元宵節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雲夢縣(今之江漢)老農夫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武昌的『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雲南省: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北方: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凶吉,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
河南省: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一個接一個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的元宵節臨水人家多放河燈。泰安市寧陽縣的元宵送燈至祖墳。濱州市博興縣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繞棗樹六圈,口念『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日照市莒縣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陝西省:鳳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圖片來源於網絡,綜合人民網、搜狐網、百度百科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