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月亮
正月十五回家看望父親,晚飯後在燈下聊天。雖說已是春天,晚上感覺還是有點冷,尤其幾十年的老屋,窗戶關不嚴實,時而有風吹進來,拂動父親的衣袖。可父親渾然不覺,他談興正濃,不時地說起我小時候的事,什麼學騎自行車把鄰居家菜園壓壞了,什麼家裡小花狗被打狗隊打死而傷心得幾頓飯沒吃,什麼和同伴捉迷藏躲在玉米地裡睡著了,等等等等。可惜,很多事情,不是父親提起,我已經記不得了,可就是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父親還記得那麼清楚,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待得父親睡下,我起身上廁所,鄉村的廁所都在外面,走出大門那一刻,我抬頭看天,心頭突然一震。因為我看到了圓月,盡管沒有初昇之時明亮,身邊也沒有星星陪伴,但還是明晃晃的,像掛在天外的一個紙燈籠,給鄉村的夜晚照明。可以說,一直以來,月亮都是孤獨的象征,也只有孤獨的人纔會去遙看月亮。春天的月亮尤其孤獨,沒有人去欣賞它,因為春天有看不完的美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使得人們心情大好,好心情的人們不會去關注月亮,在它那裡找不到心靈的共鳴。賞月的最好時機都在下半年,尤其是在秋天,人們的心情隨著秋天的到來伴萬物蕭疏而寂寥、傷感、懮慮、思鄉,正因為這樣,纔會去欣賞天上的月亮,看到月亮比自己還要孤獨,便會找到平衡與安慰,心中纔會稍稍好受一些。古往今來,歌頌吟詠月亮的詩文比比皆是,而寫春天月亮的卻極少見,由此看來,春天的月亮在人們心目中似乎是可有可無。
看著孤獨的月亮,我想起同樣孤獨的父親,今天回家看他,父親興奮異常,話講得很多,卻沒有疲憊的神態。我和父親的聊天,很明顯被天上的月亮偷聽了,月亮也顯得有些興奮,像是天空的一只大眼,雖不會像星星那樣調皮地眨,卻可以看見難以抑制的微微笑意。看著月亮,我又想起故去多年的爺爺,我已經很長很長時間沒有想起他了。小的時候,爺爺經常帶我看月亮,他說天上的月亮是一塊銀元,那些暗影不是什麼嫦娥吳剛桂花樹,那是銀元裡的袁大頭。我沒見過銀元,順著爺爺的思路想象,覺得那是一枚一分錢的硬幣,可惜太遠了,摘不下來,不然可以去買一個甜甜的米花糖。
見我很長時間沒有回來,父親叫我了,蒼老的聲音裡還是充滿著從來不變的關愛,我趕緊答應著回屋睡下。睡夢裡,我又見到了春天的月亮,並沒有變成我兒時所希望的硬幣,而是慢慢變綠,像是在天空茁壯生長的植物。(文/謝觀榮)

花燈
往事是儲藏在腦海中的底片,稍一觸及,就會翻新出清晰的記憶。每年的元宵佳節,我都會想起小時候母親編制的花燈……
正月十五觀花燈,花燈掛在大門口。我從小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對花燈最早的記憶,就是母親編制的花燈。每年的正月十三、十四時,母親總要親手為我和妹妹各做一個大花燈。時過境遷,我依然記得那些燈籠的主體結構和制作流程。母親先用幾根細細的竹條編制一個橢圓形的框架,再用一塊硬紙板和一段細鐵絲做成一個能提起來的燈托,在上面放上半根蠟燭,就構成了燈籠的雛形。為了達到最好的透光效果,燈籠的外圍往往是薄薄的粉連紙。然後,母親再剪幾個喜字貼在燈籠的外面,只要點亮蠟燭,就是一個通透、喜慶的花燈籠了。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在我的印象裡,最快樂的元宵之夜,莫過於兒時和小伙伴們一起踏著月光、打著燈籠、盡情地瘋玩。只要十五的月亮一露臉,我就和妹妹一起提著母親編制的燈籠走出家門,東家跑跑,西家看看,和小伙伴比比誰的燈籠最好看、看看誰的媽媽手最巧。隨著夜色的深入,出來『賽花燈』的孩子們越來越多,大家聚到一塊,跑著鬧著,說著笑著,開口就是燈籠的話題,點點燈火成了鄉村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記得有一年元宵節的夜晚,我們在『賽花燈』的時候,妹妹不小心摔了一跤,蠟燭的火焰頓時燒毀了漂亮的燈籠。妹妹急得哇哇大哭,母親從家裡跑出來,把我的燈籠給了妹妹,我委屈地流出了眼淚。於是,母親便安慰我說:『你是哥哥,就把你的燈籠讓給妹妹吧。明年,媽給你們每人做兩個大燈籠……』沒想到,第二年的元宵節,母親真的為我們兄妹倆各做了兩個花燈籠。但這一次,我卻在一個燈籠上發現了一塊殷紅的血斑,問及母親,得知是竹條紮破了她的手。長大後,我纔知道那些花燈裡,盛滿的不僅僅是搖曳的燭光,還有濃濃的母愛……
今年的元宵節前幾天,我帶女兒回家看望父母,母親居然拿出一個新做的花燈,慈愛地對女兒說:『快要過十五了,奶奶專門給你做一個燈籠,你帶回縣城玩去吧!』女兒捧著那燈籠,一臉興奮地說:『奶奶做的燈籠真好看,還不用裝電池……』看著似曾相識的花燈籠,我仍然能感受到它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深情。那份美麗,是我和女兒都能感受出來的外在之美,但那份深情,唯有我纔能讀得懂,它將永遠積淀在我的心中,令我在每一個元宵佳節慢慢體會和回味……(文/王會亮)

湯圓的圓
小時候,過元宵節是肯定吃湯圓的。我對這種耳濡目染的習俗,早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有幾次,我在心裡想:『我的父親真是老古董,太講究,這麼單調的節日氛圍,年年鄭重其事。』好像好的喻義,也只有湯圓。
12歲那年,我第一次跟父親對抗,過夠了這種鄉村,只吃湯圓的元宵節,決定去一次城裡看花燈。父親可以不阻止我,但他一要忙開春耕種,二捨不得亂花這增加的車費開銷,拒絕了我的請求。父親說除了湯圓,村裡的家家戶戶還要紮長長的火把,在月亮昇起的夜晚,如舞龍般走遍自家的廣闊田地,那將喻義一年的豐收。可固執的我,居然與好朋友坐車去了城裡,看完五彩斑斕的花燈,猜完了一個一個燈謎後,我花光了回村的車票錢,不得不走50裡路回家。當月亮昇起,桌上的湯圓涼了又熱,熱了又涼,我走進家門看見父親坐在燈下,焦急又惱怒的樣子,我低著頭一言不發地拿起碗筷。那一次,睡前我那雙被磨破皮的腳,捧在父親手心涂油的瞬間,我淚眼朦朧看不清父親臉上,寫滿的心疼的表情。
後來的元宵節,我常跟著父親吃湯圓,舞火把,對著月亮祈求平安健康。直至之後離家上學走上社會,嫁入他鄉。去年剛巧有事回家,和父母過正月十五。我發現桌上除了湯圓,居然還有現包的餃子。父親看見我的疑惑,笑著解釋說:『丫頭,你有好幾年沒在家過元宵節了,我知道你在南方的婆家,元宵是吃餃子,而不是湯圓,所以我和你媽特地為你准備的。』接著父親像是討好地說:『也不知道你愛吃什麼餡的,那種元寶形的是白菜肉的,三角的是韭菜雞蛋,還有那個船形是蝦仁的……』
那一瞬間,發現父親真的老了,老到看見我難得一起過元宵,想著花樣百出地為我准備,就算是打破他60多年來的習慣,也不在乎。而我呢,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父親所講究的『單調』的節日氛圍,以及年年的那份鄭重其事。我突然讀懂了,唯有湯圓的圓,纔是最好的喻義。(文/殷海平)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