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中國夢·踐行者】吳治平:和外來工一起成長改變,就是我的幸福
2018-03-02 10:27:07 來源:金羊網  作者:宋昀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她創建全國首家『城中村大學』,讓外來務工人員把廣州城中村當做自己的家

  『和外來工一起成長改變,就是我的幸福』

  吳治平的人生簡歷以廣州作為分界線,在她2012年來到廣州以前,她是關注中國鄉村社會的作家,而今,她是廣州市法澤城市與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長,長期關注城中村外來工群體,『能和外來工一起成長改變,就是我的幸福』。

  關注新時代外來務工人員

  翻開吳治平的簡歷,你會驚嘆於她與農村的緊密聯系,從崗位退休後她深入中國鄉村社會寫下了《中國鄉村婦女生活調查》一書,隨後在北京婦聯旗下的一家社會組織工作。

  『在2012年來到廣州之前,我長期研究農村留守婦女、兒童這一類群體,然而來到廣州後,我發現我原先關注的農民有了一個新身份——「外來工」。』吳治平告訴記者,當時廣州全市境內共有136個城中村,大量的外來工選擇居住在城中村內,不少城中村內的流動人口數量甚至遠遠超過本地戶籍居民數。

  在此情況下,吳治平成立了廣州市法澤城市與公益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法澤』),關注外來工群體融入城市社區問題。法澤立項的第一個項目『外來工幸福活力社區』便獲得政府50萬元的注資。『拿到50萬元後,我就在全市選擇試點城中村,首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村裡外來人口多過本村居民、二是居委街道配合歡迎。』在大量的考察調研下,吳治平選擇了三元裡村,『在三元裡村,多是來自湖北省洪湖縣的老鄉,我一個湖北人剛來廣州當地話都聽不懂,但和老鄉之間用家鄉話交流自然感情拉近便於工作。』

  學員有困難她伸出援手

  2015年,法澤主建的全國首家專注城中村外來工服務的『三元裡社區大學』正式開學。在前期的大量調研下,三元裡社區大學開設了寫作班、商務英語班、口纔演講班、創業就業班等針對性強科目,深受外來務工人員的喜愛。

  張曉(化名)便是大學寫作班的一名學員,別看他現在積極好學,在來大學之前張曉可謂煩事多多,全靠吳治平的支招讓他得以安心學習。

  原來張曉曾因仿冒印刷名牌商標被法院判處暫予監外執行,由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負責執行刑罰進行社區矯正。難就難在張曉的戶口所在地在湖北農村,按規定他每個月都要回湖北報道,頗為煩心的張曉便找到了吳治平,想將自己的監外執行由老家派出所改成三元裡派出所。

  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張曉老家的派出所硬是要廣州派出所先出具接收文件纔肯轉出,吳治平便跑去三元裡司法所,和司法所所長一道將相關的法律條文梳理記錄,最後將此事涉及的每條條文都背得滾瓜爛熟。張曉出發前,吳治平把自己的手機號告訴了他,讓他遇到問題直接給自己電話,在長途電話裡,吳治平與他人據理力爭,最後張曉終於可以在三元裡接受社區矯正。讓吳治平欣喜的是,張曉還主動將他的經驗傳遞給許多和他有類似情況的人,『他是想把愛傳遞得更遠』。

  讓外來工子女上得起早教

  某日吳治平前往醫院看病,突然一名女士緊緊抱住了她,不斷說;『你是我的大恩人。』吳治平細問之下纔知原來該名女士是法澤神奇親子園的學員。

  2017年,吳治平在三元裡社區引進早教親子園,一節課5元錢的低廉課時費,吸引了眾多外來務工人員帶著自己0-3歲的孩子前來學習。

  在吳治平給記者展示的家長感謝信裡,一名學員的外公這樣寫道:『在這個小小的世界裡,空氣是清新的,聲音是柔和的,孩子是放松的,甚至還聞到了靈魂的香氣。』

  如何散發靈魂的香氣?吳治平的做法是讓學員也能做老師。如今親子園的王牌老師黃玲,就曾經是一名帶著『問題孩子』上學的媽媽。黃玲在十多歲時便輟學打工,輾轉於北京、深圳、東莞等地,最後落腳在了廣州。孩子不過纔兩歲,便已學會了啃咬親人以表不滿,對此黃玲屢屢打罵孩子,關孩子進小黑屋予以懲戒。在來了親子園後,黃玲發現過去孩子是因得不到親人尊重纔出現暴力行為,親人以暴制暴只會加重孩子的暴力行為。如今黃玲不再打罵小孩,小孩也不再惡狠咬人。收獲並不僅此一點,因在學校勤奮努力,黃玲被吳治平慧眼相中,從參加學習的家長變成了早教項目的公益講師,『黃玲上課時,就能感覺到她特別熱愛學習,便讓她先從助教當起,果然深受孩子家長的歡迎。』如今黃玲已是親子園的主講老師,去年還被發展為黨員,優秀事跡遠傳湖北家鄉。

  從2012年到2018年,吳治平在三元裡社區深耕五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受到她所創立學校的幫助,獲得新生,對此她淡淡說道:『能看到大家改變,便是最大的幸福。』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