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今年先不出去了,家裡這邊現在弄得挺好的,我想在家鄉找找機會乾點事情。』2月18日是大年初三,表弟賴友諒前來拜年,向記者說起今年的打算。友諒從武漢一所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從事金融行業工作已有五個年頭。這兩年老家的條件越來越好,他年前就把工作辭了,打算在老家闖點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贛南老區石城縣,像賴友諒這樣回鄉創業的青年人正越來越多。除夕這天,石城縣委縣政府向在外學習工作的石城鄉賢們發出一封信,匯報近一年來家鄉經濟指標、產業發展、城鄉面貌、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巨大變化,號召在外鄉賢以多形式多渠道關心和支持家鄉建設。而真正觸動賴友諒返鄉創業的,是家鄉近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本村贛江源村的脫胎換骨。
贛江源村位於石城縣橫江鎮最南端、武夷山西麓,地處贛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域,是江西母親河——贛江的源頭所在。贛江源村山高林密,溝壑縱橫,急流飛瀑隨處可見。然而養在深閨人未識,即便在四五年前,通往贛江源村的道路泥濘破舊,彎急坡陡,到縣城單程得近一個半小時,山路之難,令人望而生畏。
近年來,在全域旅游思路的引領下,縣委縣政府將贛江源村作為旅游重點,依托贛江源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山水風光,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讓贛江源村走上了一條生態與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和諧發展道路,讓過去偏遠貧窮的落後山村,真正成為千裡贛江第一村。
旅游公路的直通,帶動了贛江源村及附近村莊的建設,也更新了當地鄉村落後的產業結構。近年來,贛江源村及周邊村落停止在贛江源生態功能區內的一切林木(竹)資源采伐,推行生態移民,完成移民500戶2086人;加強功能區的污染治理,先後關停、取締傳統手工造紙紙寮67個、造紙廠2個、規模化養豬場1個、電站4座,關停和搬遷資源消耗型企業竹制品加工廠27家、搖床廠5家、香扇廠1家以及廢銅焚燒回收企業3家,有力保護了贛江源頭水質和森林生態系統。
目前贛江源村森林茂密,生態系統完整,森林覆蓋率達95%;空氣質量優良,負氧離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達10萬個單位;水質優良,含有鋅、鎂、鉀等十幾種微量元素,每年向贛江輸送一類優質水1000萬噸。
自然環境的改善讓贛江源村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子裡《范氏族譜》中嚴禁偷伐盜取古樹的規定被納入到當地鄉規民約中來,村裡還專門成立了管委會,負責村中古樹的管理和保護。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村裡打造了贛江源景區和贛江源漂流,不少村民因此吃上了『旅游飯』。
記者返京之後沒幾天,聽親友說賴友諒已經著手准備在贛江源村建一個有機農莊,不僅服務當地游客,產品還將外銷至上海深圳等地,目前正在四處聯絡直銷渠道。期待不久後,像記者這樣在外的游子們也能嘗到來自美麗的贛江源頭的味道。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7日04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