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在迭部縣達拉鄉亞拉村,田霞(左一)正給當地農牧民作貸款輔導。溫濟聰攝
右圖在迭部縣卡告村的農戶大棚裡,田霞(右)正在做貸後檢查。
地處甘肅省最南端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位於大山深溝,交通不便。這裡2月上旬的氣溫早晚溫差很大,空氣有些稀薄。作為一名從事金融工作的基層員工,田霞心懷『農牧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信念,常年奔走在海拔3000多米的藏鄉群眾中,已整整堅守了31年。
為村民辦理扶貧貸款
春節前,記者見到田霞時,她剛參加完2018年全國金融系統新春勞模團拜會回到迭部縣。『從北京參加黨的十九大歸來後,我一直在甘南州各縣市、鄉村以及州外系統作十九大宣講。但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基層農行本職工作。』她說。
得知迭部縣達拉鄉亞拉村和普哇村幾戶農戶急需農業貸款後,雖然只是6戶村民的需求,鄉村道路又異常難行,且兩個村還不在同一個溝裡,但田霞還是和一名同事從迭部縣翻山越嶺,第一時間對藏族村民作貸前調查。
達拉鄉整體草場好,適合養殖?牛。亞拉村這3戶村民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次申請貸款用於購買小?牛。了解這些實際情況後,她和同事指導3戶貸款村民填寫貸款資料。田霞告訴記者,因為下午要去另一個溝,就在車上吃中午飯,是隨身帶的大餅。下午到達普哇村後,為另外3戶貸款村民分別辦理了3萬元的貸款手續。回到縣城已經是晚上9點鍾。第二天,6戶村民分別拿到了3萬元農戶貸款。
『田姐,您放心,我們這3萬元錢都購買小?牛,很快就會增收致富,我們肯定按時還銀行貸款。』貸款村民卓瑪九說,在他打電話向農行迭部縣支行工作人員表達了貸款願望後,很快就迎來了田霞等工作人員上門審核辦理,效率非常高。
達拉鄉高吉村是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兩次途經的地方,並召開了著名的『俄界會議』,攻克了長征的最後天險——臘子口,為迭部人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和光輝的紅色文化。
為打造紅色民俗旅游,今年1月下旬高吉村帶頭致富人纔旺道吉牽頭申請合作社社員貸款。接到申請後,田霞和兩名同事利用兩個周末到距離縣城70多公裡的高吉村,為包括15戶精准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28戶村民辦理了每戶10萬元的農戶貸款。
『為藏區農牧民群眾提供金融服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應盡的義務,幫助農牧民特別是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更是我肩上沈甸甸的責任。』田霞說,看到自己的工作能使更多藏族群眾擺脫貧困,心裡由衷地感到高興,對這份工作也更加充滿了信心和自豪。
紮根藏鄉31年
迭部縣古稱『疊州』,藏語的意思是『大拇指』,就是山神『摁』開的地方。迭部縣是一個藏族聚居的半農半牧貧困縣,這裡海拔高、氣候惡劣,條件十分艱苦。
『我從小在藏區長大,太了解藏區金融服務的匱乏了。海拔3000多米的村莊,很多阿媽一輩子沒有下過山,甚至沒有去過迭部縣城,好不容易攢下點錢只有壓在炕底下,常常是「柴火燒熱了炕,血汗錢也被燒焦了」。』田霞告訴記者,小時候她家很窮,是周邊的農牧民群眾接濟幫助了她家的生活。『那時候,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但他們還是無私地幫助了我們一家。』
『1987年我考入農業銀行從事信貸工作,每當進村入戶看到農牧民家裡家徒四壁,有的甚至一家三代只有一條褲子穿時,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那時,我就下定決心,如果有一天我能幫助到他們,我一定盡我所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一些。』田霞說,31年裡她先後擔任過出納、會計、信貸、網點主任、股長等職務,無論在哪個崗位,她都始終秉承自己的人生格言: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早些年,田霞騎著自行車,揣著乾糧,帶上鐵皮水壺,懷揣一本《藏語日常用語手冊》一村村一戶戶地了解農牧民的貸款需求,進山一走就是一天。哪家生活困難,哪家有存款,哪家想貸款,她心裡有一本清晰的賬。藏民居住的木屋大多都掩映在林木茂盛的山上,上山還好,下山時腳下常打滑,田霞一年下來最少穿壞五六雙球鞋。
31年來,田霞不顧高血壓,早出晚歸,風餐露宿,走遍了迭部縣12個鄉鎮52個行政村243個自然村,平均每年下鄉150多天,為2萬餘戶藏族家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據統計,僅近幾年,經田霞發放的農村養老金卡就有8000多張,城鎮居民養老金卡9000餘張,累計發放養老金3000多萬元。
在電尕鎮謝謝寺村,田霞幫助牧民塞鬧西讓聯合10家農戶搞起了藏羊育肥合作社,每5戶為一組相互擔保,一共貸款50萬元。『她是我們藏民心中的「送財卓瑪」,她的足跡走到哪裡,哪裡的牛羊就多起來,我們的日子就紅火起來。』提到田霞,塞鬧西讓流下了感恩的淚水。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