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甘肅檔案裱糊『醫生』:與時間賽跑『救死扶傷』
2018-02-24 17:57: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蘭州2月24日電(艾慶龍)『每當一個成品檔案做好後,很有成就感。就像醫生妙手回春,讓危重的病人重獲新生一樣自豪。』在甘肅省檔案局收集整理處副處長黃靜看來,檔案修復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擱,而她就是一名『醫生』,需要時刻跟時間賽跑。

  春節假期結束,人們整理心情開始上班,相比其他科室喧鬧的場景,收集整理處的裱糊室就顯得格外安靜,100多平米的裱糊室就黃靜一人,她正手持竹簽小心翼翼地挑開字跡難已辨認的檔案磚。『由於保存條件有限,造成了檔案紙張纖維鏈斷裂或板結等現象,需要人工一點一點剝離出來。』她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舊檔案日漸增多,檔案的制成材料也會出現變化。』黃靜坦言,西北修裱技術與沿海城市相比,先天就落後、貧乏,再加上人為破環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檔案面臨著破洞、霉變、朽爛等問題,檔案修復工作的緊迫性日漸突出。

  『精湛的檔案修裱技術,纔能保證原件的歷史面貌和最大限度地延長原件的壽命。』甘肅省檔案局曾先後2次選派包括黃靜在內的3名乾部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學習檔案裝裱和修復,學習結束後,其他2名均以各種原因沒有從事檔案修復工作,只有黃靜一直堅守在檔案『手術臺』上。

  檔案修裱工作是一項繁重而持久的工作,也是一項操作性強、高強度體力技術工作,更是近距離接觸有毒、有害氣體的工作。黃靜告訴記者,單位人員戲稱裱糊室為『最髒的地方』,『尤其在夏天,發霉的檔案臭氣熏天』。為保證檔案安全,裱糊室嚴禁開窗通風,修復開始前,工作人員只能戴口罩進行簡單的防護。

  因工作環境空氣污濁,黃靜先後兩次患上肺部疾病,醫生建議不能再接觸此類環境,若長期如此,可能出現肺纖維化,影響呼吸功能。

  『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腳步,檔案晚一天「搶救」就多一分消亡的的可能,它們可都記錄著歲月的變遷』,即使患病在床,黃靜提到最多的話題還是檔案修復。她表示,整天面對破圖殘卷和污濁的工作環境,自己也曾想過放棄,但將破損的檔案『返老還童』,讓它重新煥發歷史的光芒,作為檔案『醫生』的榮譽感也就油然而生。

  從2005年部隊轉業至甘肅省檔案局,黃靜開始從事檔案修復工作,如今已有13個年頭,她從檔案修復『新手』到如今的專職修復檔案員,經她『醫治』而『復活』的檔案已『堆積如山』。

  黃靜表示,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最自豪的事就是她參與了西路軍標語圖和家譜圖的雙向揭裱、修復工作,在歷時一個半月的搶救過程中,黃靜和同事們將『魚鱗檔案』拼湊縫制,使反映西路軍的民族政策和抗日主張又增一份材料,成為研究西路軍歷史的重要史料。

  『修補的並非紙張,而是歷史,這是屬於時光中的記憶。』現在的黃靜依舊在擺滿面粉、噴壺、刷子、鑷子的工作臺上細心地修復著泛黃、發霉的檔案。黃靜表示,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歷史者會慢慢老去,記錄歷史的紙張也會慢慢殘破,她無法阻止前者的發生,只能在時間的『手』中『搶救』後者。(完)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