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煩心變舒心:耄耋夫妻的『房心事』
2018-02-24 17:23: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月12日,在岫岩滿族自治縣前營鎮門樓村,於海清推著摩托車走在回家的路上。

  2月12日,在岫岩滿族自治縣前營鎮門樓村,劉景蘭老人走出自家新房。

  2月12日,在岫岩滿族自治縣前營鎮門樓村,於海清在新房的廚房內清理臺面。

  新華社沈陽2月13日電 題:煩心變舒心:耄耋夫妻的『房心事』

  新華社記者張倵?、孫仁斌

  臘月二十七午後,92歲的於喜波坐在炕頭上,瞇著眼,和89歲的老伴劉景蘭曬太陽。陽光透過新房明亮的窗戶照進來,暖洋洋的。這對耄耋老人向記者講述起他們大半輩子的『房心事』。

  老兩口家住遼寧省貧困縣岫岩滿族自治縣前營鎮門樓村。他們和兒子於海清一家五口還有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生活在一起。2017年8月3日至4日,這裡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襲擊,村乾部連夜把大伙轉移走。洪水退去,一家人平安無事,房子卻被洪水衝倒了。

  劉老太瞅著倒塌的房子欲哭無淚:『原本一家8口擠在這棟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裡就夠難受了,這回倒好,連家都沒了!』

  很快,縣裡、鎮上的乾部,救援隊、志願者來了,受災的百姓都住進了帳篷裡。一家人吃、用不愁,唯獨劉老太悶悶不樂:『在這帆布房裡住到啥時候算個頭?』

  兒子於海清總勸她:『過一陣就蓋新房啦!』

  劉老太撇撇嘴:『說得輕巧,家裡頭兩個孩子上學,還有個病閨女,蓋房錢從哪來?』

  9月份,政府就開始為全縣622戶倒房戶重建新房。『這一家子生活挺困難,村裡報給鄉裡和縣裡了,鄉裡就把扶貧和救災結合起來。』為記者領路的村支書林良森說。

  當年11月15日,新房落成,兩棟總面積140多平方米的六間大瓦房立在倒塌的老宅不遠處,且墊高地基、做好防水,再不必擔心水患。

  兩棟房造價將近20萬元,一棟是政府無償援建的,另一棟是於海清用政府發放的征用房基地補償款購買的,基本一分錢沒花。『裝修花了4萬元,自己拿了2萬,找親戚借了2萬。』於海清說。

  防盜門、塑鋼窗、白地磚、壁紙牆,專用的廚房、餐廳、衛生間、洗澡間……搬進新房,劉老太乾癟的嘴終於笑成了花。這摸摸、那看看,有點不相信這是自己家。

  劉老太瞅瞅老伴,說:『跟了你大半輩子,也沒住上新房。89歲了,共產黨讓俺住上了新房!』

  於喜波不說話,瞅著她憨憨地笑。

  原來,劉老太從年輕時候起就有個『進城』的夢。22歲時,她從縣郊嫁到了離城40多裡地的門樓村,那時,於喜波家住在離村中心還有五六裡路遠的羊砬溝。岫岩當地多山,許多人祖祖輩輩就住在溝溝岔岔裡。

  『我不願意嫁給山裡人,那會都是保媒,沒辦法。』劉老太回憶,成親後,有了六個女兒、一個兒子。一家9口擠在50多平方米的茅草屋裡,出門就是大山,趕趟集來回得走一個多鍾頭。房子小、孩子多,兩口子沒少為此拌嘴。

  直到女兒們陸續出嫁了,夫妻倆反復合計:不搬出這窮山溝,怕兒子連媳婦都娶不著。最終他們決定:下山!

  種了半輩子地的於喜波沒啥積蓄,東拼西湊,在村裡買了一棟二手的土房子。於海清在這娶妻、生子。一大家子又一起擠了29年。

  從山上的茅草屋到山下的土房子再到如今的新居,老兩口拌嘴的時間越來越少:『瞅著心裡都亮堂,跟電視裡放的城裡人的日子沒啥兩樣!』

  對新家,劉老太也有不習慣的地方:廁所在家裡,太別扭:『在屋裡上茅房不得勁。』如今,她白天上廁所一定要到村頭的公廁去,『怕把新房弄髒。』

  兩個雙胞胎孫女正上小學四年級。妹妹於冰冰在作文中寫道:『我喜歡我的新家,這裡綠樹成蔭,山清水秀。』

  針對劉老太家的特殊情況,當地政府給老兩口和患病的女兒辦了低保。在村乾部的幫助下,兒子於海清除了種地,還在附近的山上放養柞蠶,經濟收入逐年提高。

  廚房裡兒媳高麗炒菜的香味飄來,晚飯時間到了。我們起身告辭,臨走時,問老人有什麼新春心願,劉老太想了半天,搖頭說:『沒啥心願,知足了。』

  於喜波說:『咋沒心願了?你不總念叨,要多活兩年,多住住這新房嘛?』

  聽到這,劉老太乾癟的嘴又笑成了一朵花。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