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2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漲幅比去年全年低0.1個百分點,連續第12個月低於2%。事實上,過去的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就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年報』:增速一枝獨秀,就業目標超額完成,企業景氣度多項指標創近5年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內4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可以說,在世界經濟舞臺的聚光燈下,中國經濟不僅顏值高,而且氣質好、活力足。
紛紜世界裡,中國這邊『風景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多時間,世界眾多國家出現了金融危機,貿易紛爭四起、經濟發展失衡,但中國的變化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經濟年均增長7.1%,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漸走到世界舞臺中央。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創新力也已經極大地釋放了就業的潛力,比如2017年全年全國城鎮就新增就業1351萬人。這一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跑贏國內生產總值(GDP)6.9%的增速。從收入增長到就業穩定,從生態環境改善到基本醫保全覆蓋……剛剛過去的2017年,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惠,詮釋了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當前民生改善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與人民群眾『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不斷地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其實,不斷改善民生既能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形成龐大市場需求,又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
改革是最大紅利,發展是最大目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和決策部署。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和質量提昇,不斷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也推動著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都在明顯增強,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當前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最大紅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具體部署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包括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破除無效供給等等,盡皆有助於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乾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已經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深情地說道:『我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許多收獲,也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這就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乾部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新時代帶來新機遇,呼喚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崇尚實乾、狠抓落實,『如果不沈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向著美好藍圖進發,我們就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真抓實乾地激蕩起中國經濟的新氣象。
(作者楊飛是陝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