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習近平父母眼裡最大的孝心
2018-02-21 13:22:44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又是一年春節到,今年,你回家了嗎?你有多久沒有給家裡打一個電話?你有多久沒有陪父母吃一頓飯?你有多久沒有牽起母親的手呢?

  辛苦了一年,除夕之夜回家團聚幾乎成為全體中國人的信仰,這無關乎身份、地位、財富。

  2001年春節,母親齊心與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通了一次電話,這一年的春節,習近平沒能回京跟父母團聚。

  『兒子,今年回不來啊,好,你這麼多工作,媽聽著還挺高興的,關鍵還不在於你來不來,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這就是對家庭負責,也對你自己負責,這都一致的。』

  當聽到兒子是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回家的時候,齊心反而是高興的。這一席話中可以看到母親對於習近平的工作是極大的支持,對於不能團圓也是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對於一個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家庭,『國家』和『人民』始終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小家』則排在了後面。其實不只是那一年,1985年至2002年,習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從廈門市副市長一直到福建省省長,這17個春節,習近平很少跟家人團聚。

  那麼這些年,習近平的春節都是怎麼過的?

  『我在地方工作時,逢年過節都得值班,生怕出了什麼事。』 《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一書給出了答案,他基本上每年的節假日都在值班,除此之外,在1991年、1993年和1997年春節,習近平曾經三次回到河北正定,回到這個他曾任縣委書記的地方。

  關心習近平的工作,齊心語重心長:『兒子,我這個千言萬語吧,就是希望你把你的擔子,重擔吶,把它挑好,千萬不可大意,千萬不能犯錯誤,你的責任比誰都大。』這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殷殷囑托,更是一位革命前輩對後輩的諄諄教導。

  習近平時常回憶起小時候與母親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在自述《我的文學情緣》中透露,自己五六歲時,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買回來之後,母親就給習近平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

  『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習近平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成為一生追求的目標。

  除了春節期間與母親通話,百忙之中的習近平也會抽出時間陪伴母親。上面那張照片便記錄下了習近平陪伴母親散步的溫馨時刻。他牽著母親的手,這張照片擺放在習近平書架顯眼的位置,每年習近平在辦公桌前致新年賀詞時,那張照片,一直都在。

  注重家庭教育的齊心影響著習近平整個的成長過程,她循循善誘,經常依照家裡的規矩給外地工作的習近平寫信,告誡他說『高處不勝寒』,囑咐他更要從嚴要求自己。在習近平走上領導崗位後,齊心專門召集家庭會議,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習近平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受此影響,習近平每到一處工作,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多年以來,習近平牢記母親的囑托,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從未忘卻養育自己的土地。回顧習近平當選總書記以來的六個春節,他的腳步遍及『老少邊窮』地區,將『精忠報國』四個字化作為國為民的生動實踐。(文/祝新宇)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