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從新年賀卡到微信文字拜年 花甲老人見證時代發展變遷
2018-02-20 17:55:40 來源:中國江西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陳國生的微信拜年截圖

  中國江西網移動采編訊記者 陳成報道:『新年的鍾聲已敲響,我們迎來了全新的,旺旺的一年。陳國生在此祝大家新年愉快,身體健康,合家歡樂。』除夕剛過零點,今年62歲的花甲老人陳國生就在手機裡慢慢地手寫著上面的幾個字,不一會兒,拜年的信息就發送了出去,和親朋好友以微信的方式互道過年好。陳國生在堅守傳統春節習俗文化過程中,也感受著科技時代的變遷給自己帶來的變化。

  拜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時代在變,人們拜年的方式也發生著悄然不同的變化。如今,大多數人開始使用著圖片、語音和視頻等方式拜年,贈送新年賀卡或者用短信發送祝福的人似乎成為少數。

  隨著微信的普及,微信拜年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方式。微信最初多是年輕人使用,但現在,拜年微信的魅力已經輻射到各個年齡層的用戶。62歲的花甲老人陳國生就是其中一位,今年他用上了一部智能機,在兒子的指導下,他逐漸開始學會了如何使用微信。於是,就有了一開始陳國生自己發微信文字拜年的那麼一幕。『原來微信這麼方便、簡單,寫好的文字只要復制一下,就可以發送給多人了。』

  微信讓空間距離無限拉近。陳國生回憶起拜年方式的改變,感嘆道:拜年方式是越來越新潮了,從過去最常見的登門拜年,到手寫賀卡送祝福,再到後來的電話、短信拜年,到如今的視頻、微信表祝福,變化之快真可謂是『日新月異』,見證了時代發展的變遷,沒想到我們60多歲的老人也能如此時髦!

  『九十年代,大家都是互寄一張新年賀卡給遠在的對方,進行拜年;到了2000年,大家則開始選擇打電話拜年,家裡每人初一一大早開始就要接連打上好幾個,不僅要花不少時間,話費也不少;2005年前後,大家又用手機開始發短信向親友拜年;這兩年,微信拜年火了起來,這方式比起發短信,省錢又省力』。陳國生介紹,它既可以像電話一樣語音傳情,又可以像短信一樣發送文字,還可以添加上表情或圖片,內容豐富活潑。

  春節拜年變化的是祝福方式,不變的是那份對親友之間的感恩和祝福,它的變遷見證著中華民族年節文化與時俱進的傳承和光大,也生動地記錄了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歷程。

  今年,陳國生不僅學會了使用微信拜年,還學會了微信搶紅包、發紅包功能。在他的家人和朋友微信群裡,從除夕到初四,群裡的紅包就一直『閃』個不停。他說:『大家一起在群裡有說有笑,不時用紅包來烘托氣氛,盡管金額不多,有時甚至只搶到了1分錢,但這也感覺到很快樂,提昇了親情和友情。』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