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2月18日電題:春節盡孝,不能止於『朋友圈』
新華社記者姜偉超
除夕剛過,一張『能轉走疾病』的『佛系保佑媽媽圖』刷爆微信朋友圈,不少人接力轉發為父母祈福,熱度之高連畫作原作者都始料未及。這位作者闢謠『沒有特殊含義。希望大家過年多陪陪家人,陪伴纔是最好的獻孝心方式』。
孝在中國被稱為百善之首。互聯網的發達,為很多人提供了表達孝心情感的新渠道。『朋友圈』裡那些祝福和祈禱,既有國人對父母『愛你在心口難開』的親情,也包含了兒女『難報三春暉』的思念、愧疚、反思……這些情緒的匯聚、發酵,激發起更多孝心孝行。
在『隔空示孝』的同時應當明白,孝心重在身體力行。曾經,『父母在,不遠行』是為孝。時代變遷,今天,拼搏的人往往天各一方,行孝自然不可能囿於此念。從牙牙學語到奔向社會,子女每成長一步,都意味著離父母更遠。成家立業後,父母由天天在一起相伴的家人,變成了手機通訊錄裡的名字;兒女對父母的孝也由時時承歡膝下,變成了一句遙遠的問候。陪伴,這種生活的必需品,成為了很多人難以執念的奢侈品。
『家裡挺好的,放心吧。』這句話很多離家的人都聽過,但它背後浸透的思念誰能體會?當你在外拼搏了一年,年邁的奶奶做好粉蒸肉等你回家,她期待的是又可以拉著小孫子小孫女的手說說話;當老爸老媽用一桌兒時的味道洗去你一年的疲憊,所求的只是與你靜靜地相聚幾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朋友圈』裡的孝心可褒,走出『朋友圈』的陪伴卻更可貴。
在『朋友圈』裡表達完孝心後,千萬記得要接過媽媽手裡正在洗的碗,拿起爸爸打掃衛生的拖把,或是幫他們揉揉酸疼的肩膀,陪他們坐下拉拉家常。『我愛你』不一定用嘴巴說給父母聽,但一定要用行動讓他們感知到。
『兒女燈前,父母膝下』是人生至福。每一個能用行動直接向父母表達孝心的日子,都應該成為兒女『分秒必珍』的美好時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