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年俗新氣象】
光明日報記者底亞星
『我來平遙古城旅游已經三次了,這次趁著過年帶孩子過來,就是想全家一起感受一下傳統中國年的氛圍。』在高掛著紅彤彤燈籠的古城南大街上,一位來自太原的游客這樣對記者說。
平遙古城,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悠久的歷史也使平遙積淀了濃厚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
和大多數北方城市一樣,平遙的年味兒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就開始飄香。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要數『祭灶』。隨著『祭灶』的完成,平遙人的『大年』也正式拉開了序幕。到了年三十的晚上,人們會用煤炭堆起一座中空的小山,把木柴放進去,點起熊熊的旺火,有的人家堆不出小山一樣的旺火,便象征性地把一塊貼著寫有『旺』字紅紙的炭放在院子中,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興旺美滿。山西省農機校旅游教研室副主任郝新喜介紹說,從正月十四開始連續三天,是平遙古城正月裡最熱鬧的時候。古城的商家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日子,一邊張燈結彩地布置起自家的商鋪,一邊組織起形式豐富的社火:竹馬、獅舞、高蹺、旱船、抬閣、背閣。社火表演巡城一周,終點停在縣衙的門口。明清時期,縣官會在正月十五這天在縣衙裡面的『觀風樓』上欣賞社火表演,以示與民同樂。今天,平遙縣衙早已成為游客觀光游覽的重要景點,但是這一習俗依然保留了下來。
從2006年開始,平遙每年春節期間在古城舉辦的『平遙中國年』活動,不僅豐富了當地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2018年『平遙中國年』的主題,是『世界的平遙——我的家』,與申遺成功20周年『保護·傳承』的主題一脈相承,圍繞喜與樂、家與國、古與今、中與外四個方面,將傳統經典和現代時尚有機交融。活動主要包括『歡歌迎春、翰墨同春、彩燈靚春、社火鬧春、民俗樂春、網絡賀春、戲曲唱春』七個板塊。在傳承傳統文化內涵、著力展現我國北方傳統年俗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運用AR、VR等科技手段,為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增添現代感、科技感。
在平遙采訪的時候,記者與一支結婚的隊伍不期而遇。嗩吶聲中,身著傳統服飾的接親隊伍抬著花轎走在前方,後視鏡上紮著紅布的車隊跟在後面,在古老的街道上,婚禮與春節交織成雙份的幸福,而古代與現代、傳統與時尚也在人們的歡笑聲中緊密融合。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18日03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