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龍獅飛騰迎新春——走近香港舞龍舞獅隊
2018-02-18 08:50: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香港2月17日電 題:龍獅飛騰迎新春——走近香港舞龍舞獅隊

  新華社記者周雪婷

  年過六旬的夏德建用有力的雙臂一次次地將十幾歲的少年舉過頭頂,少年在最高處的時候合並雙腿,發出響亮的聲音。這是舞龍舞獅基礎訓練最關鍵的一步,獅頭在那時,要一躍而起,將舞龍舞獅表演的氣氛推向高潮。

  夏德建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龍獅團——夏氏龍獅團的經營者,他從4歲就開始接觸舞龍舞獅,是夏氏龍獅團的第四代傳人。春節期間,他的龍獅團奔忙在各個場地進行表演,但他還是抽出時間幫助學校龍獅團訓練,教導學生基本的動作和配合。

  記者在香港勞工子弟學校的學生活動室看到正在訓練的龍獅隊,他們被分為樂器組和醒獅組。接受訓練的學生穿著黃色和紫色相間的華服、黑色的布鞋,即使是平常的訓練,他們也『全副武裝』。有人在訓練基本功,如壓腿、負重彈跳、舉高等;有人在學習舞獅的基本武術動作,如前後擺動、騰挪等;還有人配合著獅子的動作在敲鼓和打鑼。

  教練夏德建在一旁指導學生練習『舉起』的動作。看著年紀大的學生舉起年紀小的學生還有些顫抖,夏德建就告訴他們應如何紮穩馬步,在接起一個人時如何發力纔能舉得更高。隨著夏德建有節奏地喊出一聲聲『紮穩,起』,一個個學生被舉過2米。

  看著學生訓練的情形,夏德建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舞龍舞獅的景象:他從獅頭中的縫隙裡看到周圍人山人海的歡呼,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舞獅的魅力。

  幾十年來,從龍獅團的表演者到龍獅團的經營者,夏德建每一年的節日都在和『獅子』度過。尤其是萬家團圓的農歷新年,他更是和團隊為香港增添了許多熱鬧的節日氣氛。

  夏德建說,香港地少人多,建築物密集,所以春節期間不允許燃放爆竹。但香港人新年圖個熱鬧喜慶,舞龍舞獅從上世紀起就成了春節的固定節目。『有人說,聽不到舞龍舞獅的鑼鼓聲,就好像沒有在過年。我覺得是這個道理。』夏德建的龍獅團每年都在大年初一11時8分的『吉時』,准時開始『一龍八獅』的表演。

  每年到香港觀看舞龍舞獅的表演,也成為不少游客的必游項目。內地游客王女士去年農歷新年第一次在香港看到舞龍舞獅表演,她感到很驚奇。她說,本來以為香港過春節時年味不濃,而聽到熟悉的鑼鼓聲,看到紅黃相間的龍獅、色彩鮮艷的絨毛和滾圓靈動的眼睛,就讓她立刻感受到中國年的味道。

  隨著舞龍舞獅在香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花樣和『玩法』也被引入。夏德建說,香港舞龍舞獅開始只是簡單的『一龍兩獅』的表演。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梅花樁』等跳躍項目,長長的龍獅隊要在高低不一的木樁上跳躍而過。近年更是越跳越高,一般的梅花樁有3米高,上面再疊兩個人,總高度超過5米。

  舞龍舞獅在香港已不僅是表演項目,近年來還越來越多地走入學校和社區,成為市民強身健體的運動。夏德建就是推廣者之一,他將舞龍舞獅培訓分為『七色階梯』的等級制度,初學者需要學習『基礎獅子形態』和鼓樂,之後可按個人興趣選擇學舞獅頭、獅尾、上梅花樁和打鼓等不同項目。

  正在勞工子弟學校讀高中的李霆謙是夏德建的徒弟,他擔任學校龍獅隊『獅頭』的角色已兩年有餘。戴著眼鏡、看起來文靜而靦腆的李霆謙套上獅頭後就立刻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舉著獅頭跟著音樂有力地上下擺動,中間還要通過獅頭裡的『機關』控制獅子嘴巴的開張。目前李霆謙還在學習上梅花樁的技巧,這一切他都應對得宜。

  說起喜歡舞龍舞獅的原因,李霆謙說,有一次春節看人舞龍舞獅,覺得控制獅頭的人『好勁』(好厲害),就想自己也去學習。加入龍獅團以後,他在這裡感受到更多的東西,比如同伴之間的團結、與音樂的配合和帶領全隊一起舞動的『責任感』。

  夏德建說,舞龍舞獅是中國傳承已久的節慶文化,陪伴了中國人無數個春節和節慶。與龍獅伴隨一生,他希望通過龍獅不僅傳遞快樂和喜慶,更將中國人『尊師重道』『天地和諧』的傳統文化理念傳遞下去。他更希望這項歷久彌新的技藝可以代代相傳,讓中國龍獅隊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這門藝術的獨特風采。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