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福州春節發『生態紅包』,54個高顏值公園密集亮相
2018-02-18 08:50: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福州2月17日電 (記者劉娟)『家門口又添一公園!』春節伊始,不少福州市民都驚喜地收到了這樣的『生態紅包』,新建成的12個生態公園和42個串珠公園總面積超8000畝,一個個『山包』華麗變身,成了城裡的『生態綠肺』,為人們提供了更多親近自然的休憩之所。

  他們一晚種近百棵大樹將『山包』變『綠肺』

  斂湖光、聚山色,樹蔥蘢、花似錦,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晉安生態公園別有一番景致,但它的前身,不過是一個堆滿土的『山包』。

  去年5月,福州市決定啟動12個縣(市)區生態公園建設。按照規劃,春節前就要開園,這意味著要在9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整個公園的施工,壓力之大不言自明。房建、水利、綠化、路橋、景觀,各個小項目間既交叉作業,又環環相扣。一個進度滯後,後面的都跟不上。

  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和相關負責人開始通力合作,他們的任務安排都得精確到天,甚至小時。今天落下的,明天一定得補上。

  『去年11月底,為了補上前一天種樹落下的進度,我們一個晚上種了近百棵大樹。』晉安公園5工區現場總工林恭善說。

  在建設者的努力下,像晉安公園一樣的其他11座生態公園也在節前陸續開園,『12座生態公園選址好、理念新、生態優、文化濃、配套齊,總投資約13億元,總面積超500公頃,建成步道約50公裡,進一步提昇了宜居環境,讓市民充分享受有福之州的生態福利。』福州市城鄉規劃局負責人說。

  寸土寸金的CBD福州用來建公園

  『七遛八遛,不離福州,花好月圓人如潮,來呀,快來呀,遛啊遛,樂悠悠……』歌聲來自晉安區鶴林生態公園裡的『阿姨團』。『我們來自福州市廣場舞協會,看到城區有這麼美的公園,100多位會員集體來游覽,情不自禁唱了起來!』協會外聯部部長官光說。

  鶴林生態公園對面,就是東二環泰禾廣場,未來與牛崗山海綿公園、晉安湖公園融為一體後,佔地近2000畝,將成為福州面積最大城市『綠肺』。

  這片區域,更是福州寸土寸金的CBD。

  如此大面積『黃金地塊』用於建設公園,在城市建設中並不多見,而福州卻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決心。

  去年以來,福州打響了內河治理攻堅戰,並在河道沿線加建串珠公園和休閑步道,為此,內河沿岸需要騰出各6米空間,其中包含很多工廠、沿街店面等。

  征遷力度之大令施工方清控人居福州總經理丁江南印象深刻:『陳厝河有一個400多米的暗涵需要揭蓋,路面上的建築涉及福建第一物流企業,晉安區第一納稅大戶的企業廠房,當時福州主要領導親自去現場診斷,馬上就拆除了。』

  如今,隨著第二批42個串珠公園的建成,福州已完成70個串珠公園的建設,工程進度已近半。即使在冬日裡,這些公園依然繁花盛放。

  『城中有花常開』的景觀取代了部分商業工業匆忙的景象,福州成了更為宜居的城市。

  閩都文化深植公園城市『恢復』古老記憶

  記者走訪感受到,福州新建成的公園不僅具備高顏值,還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讓閩都文化在生態美景中綻放光彩。

  『千年古跡歐冶池又回到市民手裡。』家住歐冶池公園旁的蘇先生止不住欣喜。

  歐冶池是春秋時期冶煉名家歐冶子鑄劍淬火的地方,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福州將這一古跡保存了下來,並圍繞其打造了歷史風貌片區和公園。如今漫步其間,依然能想象出當年爐火衝天,刀光劍芒的景象。

  位於鼓樓區的福山(郊野)生態公園,則依托城市中心罕見的原生態山林,形成以福文化為核心的自然景觀。來到公園『福』字坪,朱紅色的摩崖石刻『福』字十分醒目。『這是文化大家朱熹的手跡,也是福州目前最大的福字,高4.5米,很多市民在此合影留念。』鼓樓區步道辦副主任楊臻說。

  船政也是福州文化的一大特色。19世紀中後期,尚處於封建王朝的中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起『洋務運動』,擁有良好地理位置的福州馬尾成為建立近代船廠的理想良港。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親自選址,在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學堂。

  走在天馬山生態公園裡,隨處可見船政元素,甚至是地上的一塊井蓋,都用彩繪展現了一幅幅歷史畫卷。『馬尾是百年船政的故鄉,我們利用隨處可見的井蓋,把百年船政歷史故事講給市民聽。』馬尾區園林局負責人說。

  借助公園建設,福州的古老城市記憶被隨時喚醒,『城中有林,林中有美景,美景中有文化,能生活在這樣一座城市,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福州市民蘇小文說。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