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習近平『樂民之樂』情懷 照亮『為民抒懷』舞臺
2018-02-18 08:36:08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執政者如果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就會以執政者的快樂為快樂。2007年,習近平曾在《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為民辦事成於務實》一文,其中便引用了《孟子》中的這句話。

  『我們把為民辦實事的工作做好了,群眾的幸福感就會提昇,人民群眾與黨委、政府心相系、情相連,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會更加紮實。』

  40多年來,習近平一直用行動踐行著『樂民之樂』的執政理念。

  『樂民之樂者』習近平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來到陝西考察調研,向革命老區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祝賀新春。第一站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圖片來源:新華網)

  時間回溯到2015年春節,地處陝西省西北部的梁家河村籠罩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突然,一句『近平回來了』沸騰了這個原本靜謐的村莊。

  40多年前,十五歲的習近平在這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帶領村民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度過了整整7年時光。『我已認定,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深情地寫道,並將這份『初心』帶到自己工作的每一個地方。

  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習近平帶領當地人民致力擺脫貧困。在離開閩東到福州赴任時,習近平說:『閩東的點滴變化,都會給我帶來無比的喜悅和欣慰。』民貧他懮,民富他喜;親民愛民,一片赤誠。

  從貧困山區的地委書記成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雖然位置變了,但習近平初心未改。不同的只是,他從關注一個地方人民的幸福,到心系全國人民的幸福。『樂以天下,懮以天下』,習近平一直將人民群眾的幸福視為自己最大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不僅『樂民之樂』,亦『與民同樂』。

  2016年春節前夕,江西井岡山神山村。習近平來到這裡慰問困難群眾。看到左秀發一家正在准備年貨,他笑著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粑。你一錘,我一錘,打出的是濃濃的年味兒。

  2015年初夏,貴州華茂村。習近平看到路邊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不由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他同村民們圍坐在院子裡聊家常。你一言,我一語,道出的是奔小康路上暖暖的幸福。

  2015年春節前夕,陝西西安,習近平走進社區舞蹈室,觀看秧歌舞《中國紅》,並在社區舉辦的春節書畫藝術展上舉著『三陽開泰』的剪紙向全國人民拜年。一句話,一份情,承載著習近平對全國人民深深的祝福。

  2014年12月19日,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文藝晚會上,習近平同演職人員同聲高唱《歌唱祖國》。一首歌,一腔愛,唱出的是祖國母親的日益強盛。

  『全黨同志無論職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

  『樂民之樂』大情懷,暖的是民心,贏的是民意,問的是民情,為的是民生。

  『大情懷』照亮『大舞臺』

  陝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村民梁玉明至今還清晰地記得40多年前初次見到習近平時的情景:近平當時是個15歲的娃娃,雖然個子高,但是挺瘦的。他竟然拎著兩大箱子書從北京一路搬到千裡之外的山溝溝裡來,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們都說近平有『書癮』。

  習近平『熱愛讀書』,更十分重視文化工作。並將『樂民之樂』的民本情懷一以貫之到對文化工作的要求當中。

  『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提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人民』。

  在習近平的關心和指導下,近兩年我國文藝工作的『大舞臺』呈現出一派以民為本的新氣象。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蔚然成風,作家藝術家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泥土味重了、百姓情濃了。電視劇《海棠依舊》《人民的名義》《平凡的世界》、電影《戰狼》《智取威虎山》《二十二》、長篇小說《火印》《裝臺》等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歌曲《天耀中華》《光榮與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等深受群眾喜愛,廣為傳唱;各地各有關部門強化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低俗庸俗媚俗之風得到遏制,風清氣正的文藝環境逐漸形成……

  剛剛落幕的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國最大的『人民的舞臺』。今年春晚以『講百姓的語言、說身邊的故事』為原則,將許多民生話題融入其中。

  2018年央視春晚小品《真假老師》劇照

  一句『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錢。』道出了當代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的共性。

  一句『愛情保鮮靠表白,愛他/她就要說出來!』展現了當下中國人勇敢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的精神面貌。

  一群精神矍鑠的老年藝術家,則將老百姓身邊最普通的『窗口服務』演繹成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溫情故事。

  『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為民抒懷』的春晚舞臺,正是習近平『樂民之樂』『與民同樂』大情懷的寫照。

  大舞臺折射新時代

  2018年央視春晚侗族大歌《盡情歡歌》

  『厲害了新時代,幸福了老百姓!』除夕之夜,當一條巨大的紅色條幅在『侗鄉第一寨』黔東南分會場徐徐展開,全中國老百姓的幸福感都隨著屏幕中那騰騰的火焰在昇騰。

  這一年,中國進入了新時代,老百姓開啟了新生活。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臺階,城鄉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又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文藝大舞臺折射中國新時代。2017年,《千年之約》《心連心·創未來》《在黨的旗幟下》《揚帆未來》……一系列美輪美奐的文藝晚會串聯起我國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

  十九大召開前後,『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參觀人數達256萬,網上展館參觀量累計人次達2261萬。《將改革進行到底》《法治中國》《大國外交》《巡視利劍》《強軍》《輝煌中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等電視專題片熱播,廣受好評。『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美麗的高嶺--塞罕壩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文聯知名美術攝影藝術家赴塞罕壩機械林場采風創作作品展』『民族脊梁--迎慶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全國書法大展』等展覽展出,話劇《谷文昌》、芭蕾舞劇《海河紅帆》、電視劇《黃大年》《尋路》、電影《十八洞村》等文藝作品相繼推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巍巍泰山,朗朗乾坤。在除夕之夜這個舉家團圓、舉國同慶的時刻,一句『國泰民安』萬口同聲,道出的是一個大國的文化自信,更是中華民族即將迎來偉大復興的欣喜與歡騰。(文/李璇)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