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2018-02-16 20:44: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趙文君 甘泉 李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題: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強烈反響

  『堅持精准方略、提高脫貧實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問題,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來自深貧地區的乾部群眾深受鼓舞,他們紛紛表示,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牢牢把握精准扶貧方略、紮紮實實打好今後3年脫貧攻堅戰。

  14日,在河南封丘縣李莊鎮李莊新區內,時不時響起的鞭炮聲、路燈上紅色的中國結,透出濃濃的年味。

  『對李莊鎮來說,關鍵是解決搬遷之後的就業。』李莊鎮黨委書記陳明介紹,黃河灘區由於歷史上頻遭水患,如今是河南扶貧攻堅的重要戰場。目前,李莊鎮在灘區外新建的安置小區已經入住了近萬人,預計2019年全鎮4萬灘區人口都能搬進新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牢把握精准。建檔立卡要繼續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進,紮實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重點工作。

  陳明指著新區規劃圖告訴記者,安置小區拿出四分之一的土地專門用於發展產業,目前已與9家企業簽訂協議,包括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吸納2000多人就業。

  內蒙古興和縣大庫聯鄉大庫聯村是深度貧困地區,記者見到駐村第一書記孫利軍時,他正忙著對貧困戶開展新一輪入戶調查。『對貧困戶精准識別,因人因戶精准幫扶,把貧困戶的冷暖記在心間。』孫利軍說。

  作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的脫產扶貧乾部,孫利軍發現,大庫聯村常住人口為295戶652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82戶157人,80%以上的貧困人口均因病致貧。他決定繼續組織內蒙古醫科大學醫療專家進村義診,發放藥品和宣傳品,積極暢通貧困戶就醫綠色通道,以醫療帶動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孫利軍介紹,大庫聯村把產業布局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通過引進西門塔爾牛進行『點餐式』產業扶貧、創辦入股大型儲窖建設等項目,讓貧困農民多渠道增加收入,夯實增強村集體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資金管理。強化監管,做到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以光伏扶貧為例,發電之後產生效益,我們要給貧困戶分紅,會列個名單,進行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安徽省蒙城縣立倉鎮大李集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林兵說,扶貧資金一定要用好、管好,纔能更好發揮效益。

  『貧困戶如何退出也很關鍵,一定要精准。對照標准條件嚴格把關,一定要細之又細。』王林兵說,圍繞『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標准,入戶全面核算,看人均收入是否達到標准,看家裡面有沒有危房、有沒有大病病人等。

  『扶貧資金監管一定要設置紅線。』安徽省金寨縣扶貧和移民開發局局長馬昌如介紹,扶貧項目有項目管理辦法,資金有績效評價機制,確保資金使用更精准。如項目是村申報、鄉審核、縣審批,到戶資金是戶申請、村匯總、鄉審核、縣審批。申報後要公示,批准、安排後也要公示。

  黨中央已經明確,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

  『脫貧攻堅中,乾部作風至關重要。要堅決遏止工作作風不實、資金管理不規范的行為,進一步壓實責任。』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龍文說。大化瑤族自治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廣西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縣裡通過接訪、熱線電話、專用郵箱等方式暢通信息和訴求渠道,主動向群眾答疑解惑,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群眾有什麼問題,我們就開什麼處方,要對癥下藥。』馬昌如說,針對有些貧困戶的依賴思想、攀比心理,要有針對性措施,『一對一』做工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是接收寧夏南部山區易地搬遷移民的重要移民遷入地。『十二五』期間,石嘴山市平羅縣紅崖子鄉共安置了2364戶、11661名移民。

  『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要加強文明鄉風建設、移風易俗宣傳,多樹立脫貧致富的典型,以榜樣引路,樹立貧困戶自扶的意識。』紅崖子鄉鄉長解毅說,要加大對建檔立卡戶的技能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同時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上學資助全覆蓋,保障每個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相傳。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期,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基層的乾部群眾倍受鼓舞,大家對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激情更足了。』解毅說。(參與采寫:姜剛、張亮、夏軍)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