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戳淚點!他們的最後一個春運,仍在堅守!辛苦了!
2018-02-16 19:30:57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戳淚點!他們的最後一個春運,仍在堅守!辛苦了!

  一個人,堅守一座『孤島』

  攝影泱波

  扳道工,一種古老的鐵路工種,

  是千裡鐵道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如今,大部分鐵軌道岔變成電子道岔。

  在鐵路南京西站,還有22名職工,

  依然堅守在人工道岔這個崗位上,

  他們被稱為『最後的扳道工』。

  攝影泱波

  他們的工作很單調,很寂寞,

  通過聲音和相關工作崗位聯系,

  每天伴著轟轟的車輪滾動聲音和鳴笛聲,

  從上班開始到下班只有一個人。

  紅黃兩面信號旗,一把信號手電筒,

  一部直通電話,一部能隨身攜帶的對講機,

  再加上養護道岔的刷子、棉紗和機油,

  這就是一名普通扳道員的全部『家當』。

  攝影泱波

  雖然南京西站已經停運,

  但有些南京始發的線路都還從這裡出發,

  本務機到達、進出入庫轉線、

  車輛編組解體作業,

  他們用雙手築起列車安全運行的安全防線。

  攝影泱波

  到達西站的列車如今不斷減少,

  機車轉線、出入段、

  扳動道岔的次數也降了下來,

  目前奮戰在一線的扳道工均年過半百,

  等這批扳道工退休之後,

  鐵路系統多年的這一工種將成為歷史。

  攝影泱波

  今年,是張師傅的最後一個春運,

  忙完今年他就退休了,

  他說,會懷念鐵路,

  乾了一輩子,明年春運還會來看看。

  攝影泱波

  春運期間工作量加大,

  南京地區除了所有的始發列車,

  還有很多臨時增開的列車,

  所有的車輛編組要在這兒完成。

  張師傅說,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

  道岔有一點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攝影泱波

  回憶起從前,張師傅感慨,

  岔道之間的距離有兩三百米,

  忙起來的時候真的是跑起來乾,

  寒冬裡都會跑得出汗。

  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三張計劃表,

  常年搬運,手上也長了老繭了。

  攝影泱波

  說到最後,張師傅也哽咽了:『高鐵的發展,代表了中國的速度。鐵路一直在進步,我們的這份工作也逐步淘汰。經歷過這麼多年的扳道,肯定會懷念的。遺憾也沒有辦法,時代在發展,大勢所趨。乾了一輩子了,以後沒事經常來看看,明年春運還是會回來看看。』

  鐵路『老林』的最後一個春運

  攝影泱波

  2月11日上午,

  在鐵路南京站行包車間指揮中心,

  我們遇到了班組值班員林寶強,

  他正在仔細地核對當天的運輸方案。

  對於即將退休的老林來說,

  這是他在工作崗位上的最後一個春運。

  攝影泱波

  1967年,南京站開通運營,

  同時期開辦了行李包裹托運業務。

  1977年,農村插隊之後,

  老林成為鐵路南京站的一名員工。

  41年,一萬四千多個日夜,

  他見證鐵路行包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同時,也感慨良多。

  攝影泱波

  老林告訴我們,

  以前的鐵路行包,人工寫票,劃證裝車,

  工作又繁瑣又勞累,事倍功半。

  現在全部網格信息化,減少不少麻煩,

  拿票一站一清、一票一清、一拖一清,

  PDA掃描,電腦編制交接證……

  差錯率下降到1%以下。

  攝影泱波

  以前是人工,最早用的是大板車裝卸,

  帶圍裙手套,四五個人一起拉,

  現在是機械化,用電瓶牽引車,

  效率提昇最少60%到70%。

  攝影泱波

  以前旅游多攜帶笨重型大件,

  被褥、書籍、家具、臉盆....。。

  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包裹小型化,

  物品中不少都是電器、電子產品,

  托運的行李越來越少。

  攝影泱波

  如今,老林即將六十周歲,

  十月份就要退休了。

  今年,也是他工作中堅守的最後一個春運。

  『是有點捨不得。』

  老林主動申請了年三十的夜班,

  最後一個春運,

  他想站好最後一個『除夕崗』。

  這麼多年,

  只想對你們說一聲,

  謝謝!辛苦了!

  (徐珊珊)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