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公辦與民辦師資共享、課程共建
上海創新思政教育同城協作
在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李佔纔工作室』頗有名氣。不過,李佔纔並不是濟光的老師,他是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曾獲首屆全國思政課教師影響力人物。
『李佔纔工作室』為濟光思政教育帶來了新氣象,工作室輻射全校7成以上青年教師,李佔纔通過現場聽課,一對一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李佔纔的教學示范課,以豐富的內容、幽默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給更多教師帶來啟迪。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領導介紹,作為上海高職高專思政課聯盟會長單位,學院一直致力於推進高職思政課『同城協作模式』的探索。『李佔纔工作室』的建立,拓展了高職思政課同城協作的范圍,創新了同城協作的形式。
記者了解到,充分借助知名本科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服務高職學生,發揮本科教學名師作用,成為上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提昇水平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大手』牽『小手』,公辦與民辦師資共享、課程共建,優質資源的滲透效應為上海高校思政課改革補齊了短板。
因材施教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在上海建橋學院校園,雷鋒銅像、雷鋒廣場、雷鋒紀念館是人人皆知的地標。而在課堂裡,雷鋒精神更潤澤著1.5萬名大學生的心靈。
『雷鋒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正確地解決了世界觀、人生觀這個根本問題,懂得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1月16日,在上海建橋學院1教122教室內,黨委書記江彥橋正以《弘揚雷鋒精神,踐行青春使命夢想》為主題,與學生探討如何把弘揚雷鋒精神落實到奉獻中國的實際行動中。
『科學的真理求真,它所回答的是「是不是」的問題,高尚的價值則應該求善、求美,它所要解決的是「該不該」的問題。真理與價值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既要追求真理,又要注重價值。』上海建橋學院教授荊筱槐在『馬克思主義原理』課上通過雷鋒的故事,跟學生們分享:正確的實踐需要正確的價值方向。
從雷鋒精神引發的『奉獻』和『責任』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成為建橋學院思政工作品牌,也哺育了學生成長。該校年平均參與志願服務學生5000餘人次,生均在校服務時間達每年10小時,學生以擁有志願者服務經歷為豪。
上海民辦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建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宋艷華表示:『多年來的研究顯示,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樂群性方面有突出優勢。為此,我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社會實踐作為提高教學水平的突破口。在上海,民辦高校都會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尋求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思政課好懂好聽好入腦
上海杉達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邵龍寶教授的教改項目,叫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一個創造性轉化的實驗和實踐,怎樣纔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中潛移默化受到熏陶?邵龍寶教授抓住了『活著』的傳統對大學生的影響,注重給學生厘清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演化,比如:愛國主義怎樣從古代愛國主義發展到近代愛國主義、現當代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怎樣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經邦濟世演化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船精神……
邵龍寶介紹,我們的主要特色是,力求在思政課中以豐厚的人文底蘊,承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大學生確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信仰和人格,以美麗中國生態觀為切入點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一起組成『學習共同體』,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在交流研討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的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自身的成長發展有什麼意義和價值,越辯越明。在『學習共同體』的對話、體悟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沁入學生心中,學生既提高了道德人格的修養又獲得了創造性思維、人格建構和纔能的訓練,他們開心地反映:這樣的課好懂好聽好入腦。
除了杉達學院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第一課堂的融入,更多的民辦高校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傳統文化徜徉在校園。僅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就建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中心、陶藝工作室、非遺蠟染藝術大師工作室。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中心,書明禮社成員學習網絡課程《中華國學》,積極開展『悅讀者』探討文化傳承誦讀活動、『筆韻墨香』和『中國女書』書法練習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墨錠描金』活動,充分感受中華傳統之美。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11日01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