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組織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境內斂財。手段包括:發展會員、成立分會收取會費,發牌照、搞評選頒獎活動收錢,搞行業培訓收費,有的,甚至向企業敲詐勒索。
多家非法社會組織被取締
按照民政部統一部署,近日,北京等地對『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聯盟』、『中國體育企業家俱樂部』、『土壤環境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少兒藝術教育家協會』等非法社會組織進行了取締。

民政部將再出重拳進行打擊
對於非法的社會組織,民政部從2016年3月開始,就設立了曝光臺,並陸續公布多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被曝光的機構,已經達到1000多家。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表示,將與公安等有關部門一起組織一次對非法社會組織的專項排查治理行動,重點打擊借服務國家戰略圈錢斂財的非法社會組織。並鼓勵民眾舉報非法社會組織,以便及時公開曝光。

央視評論
『中國』『全國』『中華』『華夏』……甫看以這些字詞冠名的社會組織,帶有某種說不出又道不明的『權威性』,普通人不僅難有分辨能力,而且不免認為『高大上』。實際上,最近民政部公布了一批名單,就直指這些非法社會組織,也為取締它們提供了更為紮實的依據。
非法組織『捆綁政府』危害大
那些未經登記批准、擅自成立的社會組織,不管名稱看起來如何逼真,一旦開展社會活動,都避免不了『唬人』『騙財』。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出現了不少『捆綁政府』的非法社會組織。例如,『國務院精准扶貧基金會』『雄安貴陽新區基金會』等,鑽國家政策的空子、套國家戰略的路子,甚至從概念到手段上都試圖『捆綁政府』,以期被賦予更大的權威性、增強迷惑性。
可以說,這些非法社會組織既是在抹黑國家相關政策與發展戰略,又是在乾擾正常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其危害顯而易見。越是在形式上與政府關聯得密切,越是變相提高了公共治理的成本,這樣的非法社會組織讓那些正常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沾染了污名,也讓一些公共組織承擔的職能『空心化』。因此,無論提醒公眾謹防上當受騙,還是淨化社會環境,公布名單並依法取締非法社會組織都勢在必行。

非法社會組織為何一直存在?
『零容忍』是對待非法社會組織的基本態度,無論是單純地謀取不正當利益還是『捆綁政府』,都不能有任何生存空間。但關鍵要弄清楚,非法社會組織為何一直存在?為何『捆綁政府』的非法社會組織取締不乾淨?
一方面,社會組織承接部分公共服務職能有其必要性,但整體社會環境而言,社會組織還處在發育不成熟的階段,公眾對這些組織的認識也存在偏差,監管也不夠完善,這讓一些非法社會組織有機可乘;
另一方面,一些合法的社會組織本身因為與政府關系密切,在運作的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的地方,並且能夠從中獲得不當利益,這讓一些人有了設立非法社會組織的動機,試圖渾水摸魚。
說白了,就是我們這個社會還是有一些『紅頂中介』,它們在行政審批環節中『吃拿卡要』,形成了灰色地帶、滋生了腐敗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非法社會組織要堅決打擊、不徇私情,整治『紅頂中介』也要繼續發力。試想,如果『紅頂中介』本身都規范了,無法獲得不正當收入,又有多少人願意冒險成為假冒版的社會組織呢?
加強法治建設,徹底鏟除非法鑽營的土壤
只有加強法治建設,纔能徹底鏟除非法鑽營的土壤。非法社會組織也好,『紅頂中介』也罷,其出現、壯大和滋生,無一不和機制不健全、監管不給力、法治欠完善有關。
站在群眾角度上,辦事不用跑斷腿,就不必想方設法托關系;
站在政府立場上,權力職能該收的收、該放的放,審批事項該清理的清理、該監管的監管,就會減少行政成本,也會讓真正有志於服務百姓的社會組織健康發育;
站在法治的坐標上,建章立制纔能有規可循、有矩可蹈,如繼續健全行業協會審批備案機制、加大對非法組織的懲戒力度等,讓這些假冒的組織機構不能出現、不敢胡作。
冠以『國』字,每一個非法社會組織的出現都是對政府權威的消解、對黨政形象的玷污。從短期看,公布名單只是一個開始,但不能止步;從長期看,借助全社會監督、依托大數據支持等,需要自上而下取締,同時也需要自下而上打一場『人民的戰爭』,把非法社會組織從各個角落中揪出來。只有依法取締、共同治理,纔能真正為合法社會組織和公眾營造清朗的社會環境。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霍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