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康巴漢子向巴紮西:高寒區野外勘探7000天
2018-02-09 18:27:49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工作中的向巴紮西

  央視網消息:『女兒3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從礦區回家,頭發很長,臉又黑,女兒看到我進門嚇得躲了起來。妻子解釋了好久,女兒纔肯讓我抱。』說起礦區工作的艱苦,向巴紮西講了這麼一段經歷。

  26年來,這個一米八的康巴漢子從藏北高地到藏東深山峽谷,在平均海拔5000餘米的地區已累計鑽進進尺5萬餘米,也從一名普通的鑽工成為一名機臺上的『老專家』。

  『高原雖然艱苦,但能在地質勘查一線為祖國工作,非常幸福自豪!』向巴紮西笑著說。

  1991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向巴紮西先後在鑽工、機臺班長、機長等崗位工作。在西藏從事地質工作,要與高寒、艱苦甚至危險相伴,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在高寒地帶的暴風雪中連續操作鑽機長達12個小時,帶著設備在荒無人煙處邊修路邊前進,作業區經常因為低溫凝凍缺水……

  在向巴紮西記憶中,2011年在那曲地區申紮縣的項目施工尤其印象深刻。高原上10月天氣就開始轉冷,管子裡的水常常被凍住。為確保工期,向巴紮西和工友們晚上要用噴燈把管子加熱,白天到了中午12點纔抽得上水來。

  由於工期緊,向巴紮西每次都堅持在機臺上帶班12小時,換班後還要開會研究工作。為了讓同事們多一些休息時間,向巴紮西總是搶著乾生爐子、打掃衛生、洗菜做飯這樣的雜活。

  向巴紮西和妻子在散步

  在西藏搞地質勘探工作,除了自然環境給鑽探帶來的困難之外,技術上的難題使得向巴紮西經常失眠。

  2016年8月,第六地質大隊在藏北地區地質勘查,鑽探到200多米時,鑽頭的冷卻水難以回流至地面,地下氣體也因此難以取樣。為解決問題,他與技術人員每天開四五個會,想法子,兩個鑽探班12小時輪替一次,在鑽探現場嘗試不同的方案。

  盡管困難重重,但是向巴紮西的工作業績卻是響當當的:他先後參與西藏昌都玉龍銅礦大會戰、國家能源戰略儲備藏北能源資源地質調查大會戰等鑽探項目20餘項;在高寒地區工作時間累計超過7000天,最高的野外作業點海拔超過6000米。

  高海拔、高負荷的工作,使向巴紮西患上了胃病、高血壓、眼底充血、中耳炎等疾病,有時甚至出現視物模糊和持續性頭疼。

  『我總有一天要退下來,要把技術和經驗傳承下去。』向巴紮西將長期積累的機械操作要訣、竅門整理成冊,無私地傳幫帶,先後帶出多名技術能手和業務骨乾。(材料來源:人民日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