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黨的十九大後首次發出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連續15年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筆者認為該文件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重大總體部署,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綱領性文件。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有五個重要突出,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奠定重要基礎。
一、突出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糧食生產能力跨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新步伐,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民生全面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顯著提昇,農村社會穩定和諧,進一步夯實了黨執政的基礎,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這些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的。為了進一步發揮黨在領導『三農』工作的政治優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突出黨對農村工作領導,對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進行了專題安排和部署。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形式確定下來』;『強化鄉村振興規劃引領』;『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分別明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若乾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中央一號文件突出黨對農村的領導,既體現了黨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也顯現將重中之重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行動,強化黨在鄉村的堅強領導,為黨的執政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突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頂層設計,繪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線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廣大農民翹首以盼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開花結果。鄉村振興戰略怎麼搞,其目標、任務、原則和路線圖是實施鄉村戰略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問題,地方迫切需要鄉村戰略頂層設計,指導鄉村戰略實施。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系統地回答了地方關切,給出了清晰的路線圖,從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以及提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等十個方面進行闡述。清晰地描繪出鄉村振興戰略藍圖: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文件立足於當前謀劃於長遠2050年,給出了實現鄉村戰略的清晰路線圖,這是中央制訂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性頂層設計,是鄉村振興戰略綱領性文件,展現了黨高瞻遠矚的雄心,也展現了黨腳踏實地、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恆心。
三、突出質量興農和綠色發展,構築農業強國根基
鄉村振興需要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支橕,產業興旺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之一。新時代鄉村產業不能再走靠粗放經營、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老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成為戰略抉擇,必須將其作為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重要手段。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質量、綠色發展,將提昇農業發展質量作為鄉村發展新動能進行培育,提出將推進鄉村綠色發展作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重要途徑。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的提出,意味著今後是在涉農問題上更加注重質量和綠色,這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內涉農的主旋律。事實也表明,興農的途徑只靠增長速度是不完善的,必須有質量和綠色相互配合纔能實現興農可持續發展。今後農業以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為重要手段,做強農業、做美農村和做富農民。當然,這並意味著不要增長速度,而是要有質量的、綠色的增長速度,拋棄只要速度不要質量和綠色的觀念,這既是興農觀念的轉變,更是興農路徑的轉軌,這是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昇級必經之路,對於將我國農業大國變成世界農業強國,提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性供給,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制度通暢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了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靠制度機制來運作治理發揮作用,持續出臺符合鄉村振興需要的制度是實踐的需要,也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性調控的需要。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性供給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就要求體制機制創新既要有針對性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綜合性和宏觀性,要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格局考量,提昇體制機制創新的質量,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性保障。
五、突出繁榮興盛農村文化,顯現文化自信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深入實施農村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立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是從投入的角度提出的,2014年『有效整合各類農村文化惠民項目和資源,推動縣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和服務標准化建設』,是從項目角度提出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具體提出了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和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五項措施。農村文化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符合農村文化的措施纔接地氣,纔能提昇效率。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村文化提昇到鄉城振興保障的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結合農村的實際因地制宜地繁榮農村文化,提昇鄉村振興軟實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能,更顯現了文化自信。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博大精深,五個突出只是展現了其中五個重要側面,並不能涵蓋全部文件精髓。鄉村振興是我國『三農』領域一次深刻的變革,是我黨重大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既不能急於求成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消極懈怠坐等時機,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頑強拼搏的努力逐步實現。鄉村振興前進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遇到艱難險阻,需要『三農』工作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不懈,用智慧和行動逐步將藍圖變成現實。農業要強、農村要美和農民要富,需要加快推進鄉村戰略的實施並且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堅信,通過鄉村振興的逐步實現,我國『三農』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