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調查稱52%年輕人朋友圈屏蔽父母 心理專家這樣說
2018-02-06 17:33:18 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52%年輕人朋友圈屏蔽父母

  近日,騰訊發布《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顯示,52%年輕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

  父母為啥成了圈外人?昨日,重慶晚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年輕的重慶軌道族得知,他們有的擔心父母催婚,有的為了報喜不報懮,有的覺得自己的生活不能被父母理解……

  對於被子女屏蔽一事,多位父母回答:裝著不知道,理解但失落,兒女開心就好……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王薇

  屏蔽父母的理由

  『父母看到我很閑,就會狂催婚』

  昨日中午,重慶晚報記者在渝北宜家商場餐區采訪了28歲的秦建平。

  他的老家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目前在渝北區金開大道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微信名叫『孤獨的汪』。

  他打開手機顯示,已經將媽媽、爸爸、二姨等長輩的權限設置為『不讓TA看我的朋友圈』。對於微信裡的600多個好友,他沒有設防。

  秦建平說,大學畢業後留在重慶工作,兩年前和女朋友分手後沒戀愛過。對此,父母特別擔心,日常打電話動不動就問是否有新對象。每次看到秦建平發朋友圈,就喜歡在評論區問:『這麼閑還不去談戀愛?』其他長輩也會在評論區跟著附和起哄,讓他覺得壓力山大。去年春節後,他索性就將父母等長輩屏蔽於圈外。『父母也不懂朋友圈,我說我已經不發朋友圈了。』秦建平說。

  重慶晚報記者注意到,秦建平發朋友圈頻率很頻繁,基本上每天更新,曬的都是日常生活點滴,如工作趣聞、身體狀況、生活瑣事等。『父母看到我很閑,就會狂催婚。』秦建平說。

  『生活小挫折,不想被父母看到』

  謝芸,26歲,老家在豐都,目前和男友在主城工作,是九龍坡區楊家坪一家器械代理公司的員工。

  她說,並沒把父母設為圈外人,而是將他們進行了分組,看不到部分朋友圈內容。

  她還說,父母只有自己一個獨生女,自己的一點一滴都會牽動父母的心。比如,有一次她發朋友圈曬自己煮菜不小心燙傷了手,去醫院處理後無大礙,但父母通過朋友圈看到後,心疼得想連夜趕到重慶,她和男友反復解釋纔得以阻止,『我爸說,我媽偷偷哭了一場,說女兒出門在外太難了。』

  從那次以後,謝芸但凡要發朋友圈就會特別注意,勾選一些內容不讓父母及長輩看到。對一些喜訊、舒心事,纔會對父母敞開大門。她說:『生活小挫折,不想被父母看到。』

  『我的新生活,父母看不懂』

  90後彭剛纔參加工作,目前在主城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和兩位男同事一起租住在沙坪壩區石碾盤東原拾蓮坊小區。對於他來說,從離開父母家的那一刻起,就徹底進入了新生活。

  從彭剛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幾乎每天晚上11時左右,他就會和室友一起喝啤酒、吃夜宵,常常分享自己喜歡的女主播照片、自己玩的手游超神瞬間等,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將父母設為圈外人。

  『我肯定跟他們說:我每天按時上下班、三餐規律……如果他們知道我的真實生活,肯定婆婆媽媽說我管我,就像我還在學校讀書一樣。』彭剛說,父母都是上班族,很傳統,喜歡過問兒子的生活點滴,但是,『我的新生活,父母看不懂』。

  兩位室友小張、小周,與彭剛年紀相仿,因為同樣原因也把朋友圈屏蔽了父母。

  父母們這樣說

  『理解但肯定會很失落』

  『如果你的兒女,將你的朋友圈設置了屏蔽,你會怎麼看?』昨日,重慶晚報記者采訪了多位長輩,他們有的在工作,有的剛剛退休,有的已經抱孫,微信和電話是他們與兒女交流的主要渠道。

  『我的兒子屏蔽了我,我最開始還不曉得,還是對比他小姨微信纔發現的。』51歲的陳阿姨,家住南岸區南坪萬壽路,兒子27歲,工作在茶園。

  陳阿姨發現,兒子是在談戀愛後開始在朋友圈選擇性屏蔽自己的。『對此,我選擇裝傻,可能是我對兒子乾涉太多導致,現在我通過兒子小姨的微信,偷偷關注兒子。』陳阿姨說。

  49歲的袁建民表示,女兒正在實習期,平時和自己無話不談。他說:『如果女兒的微信屏蔽自己,可能我會覺得小棉襖長大了吧,理解但肯定會很失落。』

  有的父母表示,自己如果被屏蔽,一定會和兒女溝通,了解原因。

  還有的父母說,兒女開心、健康最重要,對朋友圈權限不會太在意。

  心理專家這樣說

  平時多用心溝通交流

  重慶市心理學會會員、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認為,很多年輕人將父母設為朋友圈的圈外人,是因為各種各樣的想原因逃離父母的視野。屏蔽雖然簡單方便,實際上卻關上了一扇與父母溝通之門。父母們站在門外,會失落、傷心、嘆息、反思,但不會停止對兒女無私的愛和牽掛。

  他表示,從父母對被屏蔽後的反應能看出,父母對子女的理解和支持,遠超子女預期。當子女遇到挫折困難時,相比泛泛而談或是點贊的朋友、同事,父母也是唯一毫無私心為子女解懮指路的人。因此,不如把父母拉回圈內,即使可能因為代溝而造成誤會,但是父母也是最願意聽子女解釋的人。這一現象也說明,父母和子女間平時缺少用心的溝通和交流。年輕人要相信的是,在你們生活工作遇到風雨時,父母的追隨和支持,會是你們無比強大的動力。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