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習近平強力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018-02-06 13:46: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戰略目標。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為何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何建設這一體系?又從哪些方面著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出這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時隔三個月,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講話中,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了系統解讀和強力部署。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多重要?

  習近平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從國內層面看,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中國經濟體系仍存在不少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來的』。

  從國際層面看,當今的『地球村』中,中國的發展無法與世隔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是『將中國放在全球大局的視野來看,具有世界意義,且強調國際標准、國際准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的必然要求。

  劉元春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實現,能夠保證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夠保證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這樣一個目標。同時也能保證為實現其他現代化目標構建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

  陳文玲進一步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我國未來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是相呼應的,也是「兩步走」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說,這個目標決定了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經濟關乎國家長治久安,也關系百姓一日三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多重要?一言以蔽之,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幾多?

  現代化經濟體系,其『體系』二字就說明了這是一個整體,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習近平將之分解為七個方面的建設:

  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橕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准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要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要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要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

  七方面建設,涉及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他們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抓好哪些工作?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做到點面結合,方能讓這一體系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習近平強調要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對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習近平一直非常重視。十九大後習近平首次調研來到江蘇,在徐工集團時他再次強調,中國這麼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這次集體學習中,他進一步指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

  二是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創新,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他曾一再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三是要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實施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同時協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習近平同時指出,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把這盤大棋走好。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習近平強調:『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只有『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我們纔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我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2月4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中央農辦主任韓俊指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

  四是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十八大以來,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四年多來,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開拓了國際合作新空間。

  現代化,意味著城鄉、地區和國家之間,越來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內外兩個維度的協調發展、開放流動,必將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提供強勁動力。

  五是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重點和起牽引作用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報告還對國企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稅收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進行了部署。

  五方面工作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習近平指出。

  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從理論、途徑、目標等方面層層剖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