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農村公路發展紀實
2018-02-05 08:4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 題: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農村公路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

  鋪下的是路,豎起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對農村公路助推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

  公路通,百業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為歷史,6億農民『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逐漸變為現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好農村路』讓農村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汽車行駛在山腰的公路上(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纔揚攝

  農村因路而強:讓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

  『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擁有獨特的高原風光,距離省會成都約500公裡。但長期以來,因為沒有路,山上村寨的鄉親們被『困』在了這片高原上,城裡人進不來、村民們出不去。

  『山上有個寨子名叫「麻腳寨」,以前沒修農村公路的時候,我們下山全靠這雙腳走,腳都走麻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老營鄉黨委書記付利川告訴記者。現在,『麻腳寨』的路修好了,鄉親們坐車下山只要10多分鍾,非常便捷。

  貧困地區多處於地形地質條件復雜、自然條件惡劣的山區,農村公路運輸,是當地不可或缺的基本公共服務。

  2017年3月8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涼山州『懸崖村』的報道,特別是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鐵梯,心裡稍稍松了一些。

  他強調,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准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懸崖村』的村民們永遠不會忘記,過去他們進出村子需要攀爬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天梯』,從山腳到半山腰雖然只有4公裡,卻需要爬上5個小時。現在的『天梯』,是用1500根鋼管打造的,讓鄉親們脫貧奔小康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四好農村路』修的是路,改變的是農村面貌,聯系的是黨心民心,鞏固的是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這是福建省永安市的農村公路(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福建省永安市上坪鄉地處山區。這裡山高林密,以竹聞名,當地人『把山當田耕,把竹當糧種』。

  『但是以前路窄彎急,大車不能進山,村民只能「盤車」——就是要把好好的毛竹先截斷,用小車運到山下的大路上,然後再裝上大車。這樣不僅運輸成本高,而且截斷的毛竹也賣不上好價錢了。』上坪鄉龍共村黨支部書記楊國松說。

  如今,新改建的永上公路拓寬改造至6.5米,大車能夠順利開進山,沿線的5個村賣毛竹再不用『盤車』了,毛竹也不用截斷,按照客戶要求的長度裝車,價格高了很多。

  路修好了,農村物流接入了全國市場。

  2017年7月,永安市小陶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佔地3000平方米的服務站整合了客運站、貨運站、公交站、村淘站、旅游服務中心等功能,輻射周邊34個建制村,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鎮裡有了村淘站,網上買的東西可以直接送到我們村裡,我們的老酒、香菇、筍乾、黃椒和大米等土特產也可以進城了。』小陶鎮八一村村民吳煌燕常年在村裡販賣土特產,提起村淘站激動不已。

  村淘站投入使用後,吳煌燕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將從各村收購來的農產品送到村淘站,由村淘站統一代售。『現在我只需要專心收購,不用操心銷路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5萬公裡,99.24%的鄉鎮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瀝青路、水泥路,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1%和96.5%以上,城鄉運輸一體化水平接近80%,農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交通扶貧精准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物流網絡不斷完善。

  小朋友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乘坐村鎮公交(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農民因路致富:『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沒有路,致富有難度。『四好農村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總結提出、領導推動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2014年元旦前夕,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乾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報告了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收到來信後,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對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後幫助獨龍族同胞『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寄予了很高期望。

  同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農村公路發展的報告上批示強調,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山西呂梁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路,是當地農民脫貧奔小康的主要瓶頸之一。

  『以前的泥土路,去縣裡一趟要1個多小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太不方便了!現在只要20分鍾,公交車半小時來一趟,鄉親們、城裡人進出不再是問題了。』呂梁市臨縣城莊鎮楊家溝村村民韓朝說。

  臨縣白文鎮廟坪村因為修好了公路,吸引來了外地企業進村辦廠。廟坪村村民郝滿平告訴記者,以前在村裡掙不到錢,村民一過了正月十五就要外出找活乾。現在不用出門打工了,在家就有三份收入:土地流轉的收入,村裡企業勞務的收入,加入村裡合作社的每年還有分紅!

  福建省永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黃國鋼介紹,當地村淘站通過物流貨車、農村客運班車將城裡的商品送至村民手中,還可以免費幫村民售賣土特產,實現『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的購銷雙向流通。

  農村公路把農民增收的路子鋪到家門口,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子修到家門口,把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路子通到家門口。『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為貧困地區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橕。

  這是橫跨獨龍江的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斯拉洛大橋(2017年5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井輝輝攝

  2013年11月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懸索橋視察。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來交通條件變化很大,特別是鄉村道路網已基本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很高興。他指出,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

  因為有了路,昔日困在山裡的鄉村實現了從『舟車不通』到『物流天下』的轉變;因為有了路,城鄉互動日趨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體驗現代化農業生活,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也就沒有全面的小康。為了廣大農民的小康夢早日實現,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深化和加強農村公路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與優化村鎮布局、農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適應;

  ——要通過創新體制、完善政策,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要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這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城莊鎮的新修道路(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纔揚攝

  鄉村因路更美: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

  2018年1月底,寒冬臘月,沂蒙山間。記者乘車沿著嶄新的234省道從山東臨沂出發,路旁湖水清澈,遠處蒙山巍峨。車輛一路上山,蜿蜒盤旋之間,可見路旁密布的桃樹、櫻桃、山楂等果樹,每每行駛到險要處,路旁都會有水泥圍欄或金屬護欄。

  『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是農村公路,最美的景觀是農村公路,農民滿意度最高的是農村公路,最愛護的公共設施是農村公路。』在山東省臨沂市,廣大乾部群眾這樣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和各地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建設農村公路重要意義的認識,聚焦突出問題,完善政策機制,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路通了,人心齊了,大家乾勁足了,黨和群眾的距離更近了。很多群眾自發成為農村公路的義務宣傳員、護路員,把農村公路當作自己的眼睛來愛護。

  『修好了路,我們的農產品纔能賣個好價錢。黨和政府花了那麼多錢來修路,我們一定要把這條路養護好。』今年77歲的馬全方,是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村民。記者看他身體硬朗,腳穿一雙棕色皮靴,手中還握著一把掃帚。馬全方參加養路五六年了,對路很有感情,平時哪怕路上落一塊石頭,也要掃得乾乾淨淨。

  沃日鎮黨委書記楊敏告訴記者,遇到大雪等惡劣天氣,當地村民會自發組織幾十到上百人來養護道路。當地還通過創新申報機制、監督機制、資金報賬機制等,對通村公路進行責權劃分,鄉道鄉養、村道村管,完善項目責任到人,把建好的農村公路管理好。

  俯矙浙江省安吉縣上墅鄉劉家塘村的美麗鄉村景色(2017年6月8日攝)。安吉縣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讓青山綠水成為當地『金名片』。新華社記者張鋮攝

  農村公路建設與美麗鄉村緊密相連,還要與當地生態環境、鄉村發展有機聯系為一體。走在路上,要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

  阿壩州小金縣地處長江上游的偏僻山區,記者在這裡采訪時看到,鄉親們在半山區建起了葡萄園,通過種葡萄減少了水土流失,逐漸把原先的荒山改造成了漂亮的葡萄園基地。

  從葡萄園基地再往山上走,當地村民又建起了標准化?牛養殖場,山背後有一片500多畝的飼草種植基地。?牛糞便,用作葡萄的有機農肥。葡萄釀酒的果渣,又用作?牛飼料。從?牛養殖到葡萄基地,形成了一個有機的循環經濟模式。

  『以往靠山吃山的農民決不能再走犧牲環境發展的老路了。』浙江省安吉縣劉家塘村黨支部書記褚雪松說。劉家塘村抓住農村公路建設昇級的契機,建起了10公裡的村莊綠道,把村莊的中心社區和休閑帶、景觀區、美麗鄉村示范區串聯起來,形成了生態養護、富硒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一體的村莊經營格局。

  『不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公路『寬、平、直』,這些已成為各地修建農村公路堅持的重要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四好農村路』與自然生態、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村莊和諧共生,與鄉土文化、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協同發展。

  『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的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農村公路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總書記鮮明的人民立場和真摯的為民情懷在農村公路上的生動體現。

  人們堅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正在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四好農村路』,必將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記者齊中熙、趙文君、葉昊鳴、鄭明達)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