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暖新聞·江西2018】傲骨紅杜鵑 ——記感動吉安人物彭夏英
2018-02-04 13:36:25 來源:中國吉安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彭夏英

  五百裡井岡有一種花叫紅杜鵑,春來燦如霞。在關於井岡山的頌歌裡,總能覓得她的身影。如今,在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也有一朵艷麗的紅杜鵑,她就是今年五十出頭的彭夏英。

  就是這名普普通通的婦女,在丈夫受重傷、孩子嗷嗷待哺時,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就是這名貧困家庭的婦女,卻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發自內心地喊出了『政府只能扶持我們,不能撫養我們』;就是這名勤勞堅強的婦女,盡管生活不寬裕卻毅然主動放棄低保,讓給更需要的人;就是這名心地善良的婦女,在接待全國各地來村游客時,展現出了新時代農村婦女的特色風采,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面對貧困,脫貧信心堅如石

  早年,彭夏英丈夫務工足部摔殘,從此無法勝任重體力活,彭夏英便成了家中的頂梁柱。由於村莊離城鎮較遠,使得家庭產業發展滯後,盡管重活、髒活自己包攬,收入還是難以為繼,經常入不敷出,致使家庭陷入更深一步的貧困,日子很是煎熬。

  三個孩子漸漸大了,家裡的老屋不夠用,彭夏英跟丈夫商量要在老屋旁新蓋一間小房。自己動手,也請人幫忙,好不容易新房蓋好了。哪知一場大雨把房子的土坯牆給衝倒了。第二年,重蓋;第三年,請人粉刷,就這麼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屋,竟將她和丈夫多年的積蓄花光。

  『最窮時連10塊錢都借不到,那時日子真是難。』回憶起那些苦日子,彭夏英不禁哽咽。一次女兒生病住院,為了省點錢,孩子剛好些,彭夏英就把她接回家。在繳費窗口前,她摸遍了渾身上下的口袋,還是差10塊錢。哪怕生活再難,堅強的彭夏英也一步步走過來了。盡管長期與貧困作伴,但她從未失去生活的信心,『脫貧』一直是她和家人的夢想。

  過去的神山村群眾面對貧困多是淡然。『等、靠、要』思想嚴重,部分人『等著扶、躺著要』。但小學還沒畢業的彭夏英一直有著不同看法:『我不想當貧困戶,貧困戶小孩找對象都難。』村裡一戶貧困戶經過鄉村兩級幫扶,已完全達到2016年的各項脫貧指標,但他拒寫脫貧申請,只盼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幫扶乾部了解到彭夏英同該貧困戶關系很好,決定請脫貧後的彭夏英出馬『現身說法』,她同他講事實、擺道理,最後一句『政府只能扶持我們,不能撫養我們。』讓他頓然釋懷。

  支持脫貧,鄉村女人品如泉

  彭夏英文化程度不高,但品性極好;她有大局觀,對人對事的態度極好,如山泉般清澈。

  2016年,全市推進『消滅撂荒土地,發展致富產業』『消滅危舊土坯房,建設美麗鄉村』等專項行動,當其他群眾在等在看時,彭夏英積極響應政策,帶頭拆除自家土坯房和牛欄、廁所,在她的影響下,神山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進度加快。

  村裡成立了黃桃、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了全村貧困戶入股,享受長期收益。但農村種養問題一直存有矛盾,於是村裡開會號召大家禁養牛、羊。彭夏英丈夫養了3頭牛、40多頭黑山羊,是彭夏英從政府送的7頭種羊開始,起早貪黑、風雨無阻放養、伺弄的成果,只為冬季賣個好價錢。當工作組同志勸她丈夫賣掉牛、羊,丈夫十分不理解,說什麼也不乾。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斗爭和思想煎熬後,彭夏英最終代丈夫作出了最後決斷:『虧就虧點,不要因為我們不同意,影響了全村合作社發展,大家都脫不了貧。』正是她這次『虧本的買賣』,纔保住了茶葉、黃桃的收益。

  村裡評審低保時,鄉、村乾部上門要她填表,她卻拒絕:『還是留給更需要的人吧!』鄰居笑她:『國家給的錢,別人用得,你用不得?』她笑了:『死水不經舀,要細水長流。總有比我們更需要的人。』

  彭夏英時刻以大局為重,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群眾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主動脫貧,家庭生活富如竹

  2016年農歷小年,與祖祖輩輩『窩』在山溝溝裡的村民們一樣,彭夏英怎麼也沒有想到,習總書記會親臨神山,與全村老少共度佳節,並鼓勵大家『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

  春風『暖』透了神山村,也暖透了彭夏英的心。好政策,帶來了脫貧好路子。由『第一書記』和市、縣、鄉三級乾部組成的扶貧工作組,給神山人帶來了不一樣的神山,立足全局整合資源,著眼全域改造、全域旅游、全域產業、全域交通等進行全域規劃。神山,從此對接上了井岡旅游發展的步伐,給神山人帶來了不一樣的神山。

  神山旅游『熱』起來了。面對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彭夏英看到了商機,她與家人商量,拿出了建房的積蓄,開辦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她帶領一家人齊心協力,不斷改善菜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奉行和氣生財、客人至上、誠信是金的經營理念,使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紅火,年收入超過10萬元,更有游客稱她為『神山最美廚娘』。在經營農家樂之餘,彭夏英和丈夫還開起了神山特產小賣部,做起了小老板。除向游客出售自家制作的果脯、米果子、茶葉、筍乾、臘肉、養生醋姜外,兩口子還重新拾起放下多年的竹籃編織和竹筷制作手藝,制成竹制品,還培育蘭花、映山紅等盆景出售,每月能增收不少。

  彭夏英堅定脫貧信心,從依靠『一把斧子、一把刨子、一把鋸子』養家糊口全靠天的昨天,走到了依靠『一桌佳餚、一份特產、一塊果園』脫貧致富可持續的今天,成為革命搖籃井岡山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路上一朵艷麗堅強的紅杜鵑。(張建華、涂宏)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