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香港赤柱監獄裡的自強故事:從囚犯到博士生
2018-02-03 09:47: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囚犯到博士生——

  香港監獄裡的自強故事(看香港)

  香港懲教署職員訓練院大門。(資料照片)

  問及最初決定重拾書本的原因,囚犯阿進(化名)思索片刻後認為是『尋找生活的答案』。他感嘆,年輕時的自己道德觀與價值觀嚴重扭曲,甚至直到入獄一刻仍深感迷惘,不知錯在何處、為何受罰。而讀書令他重新認識並塑造了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前的我非常自大,而現在我會形容自己是個自信的人。』

  赤柱監獄,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懲教院所。在囚人員多為被判終身監禁或較長刑期的重犯。

  一堵牆,隔開兩個世界,但並未阻隔在囚人員悔改、奮發的決心。20年前因謀殺被判終身監禁的阿進(化名)近年獲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學系錄取,正式成為全港首位攻讀博士學位的在囚人員。他對記者說:『預計再讀2年就能畢業,最大的期望是有朝一日可以重返社會,運用這些年的所學幫助輔導邊緣青年和其他在囚人員。』

  通過書信與導師溝通

  赤柱監獄日前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年度證書頒授典禮,51名在囚學員身著深灰色毛衣及西褲,在親友們的見證下一一上臺領取學位或課業證書。阿進和另一名學員分別獲頒香港公開大學教育碩士及資訊科技與互聯網應用理學碩士學位,另有一名學員取得中國人文學科文學士學位。還有9人獲頒英國城市專業學會考試一等成績證書,3人考取英國倫敦工商會考試優異證書。

  由於身份特殊,在囚人員的求學之路可謂困難重重。『我每兩個月可與到訪監獄的大學導師會面3次,餘下時間裡如有學習上的問題,就只能通過書信溝通。』阿進回憶說,博士課程難度較大,需常常與導師交流、討論,『每次書信來回大約需時2至3周,好在大學和懲教署的職員都會盡力協助我們』。

  在書中找尋生活答案

  今年44歲的阿進,已陸續在2008年及2011年完成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問及最初決定重拾書本的原因,阿進思索片刻後認為是『尋找生活的答案』。他感嘆,年輕時的自己道德觀與價值觀嚴重扭曲,甚至直到入獄一刻仍深感迷惘,不知錯在何處、為何受罰。而讀書令他重新認識並塑造了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前的我非常自大,而現在我會形容自己是個自信的人。』

  阿進寄語現時的年輕人,未來需積極爭取,不要輕易放棄,『努力尋找目標和理想,要相信選擇權在自己手上』。他說,家庭和信仰是支持他日復一日努力讀書的最大動力,『雖然我不知道能否有那麼一天,但真心期待將來能有機會走出這裡、回饋社會。』

  典禮上,在囚人員自編、自導、自演了『愛延續』短劇,不少家屬看得眼泛淚光。一名在囚人員的家人在典禮後向記者表示,看見哥哥在獄中努力持續進修,甚為感動,期待未來可能一家團聚的那天。

  各界攜手創重生機會

  香港保良局董事局主席陳細潔表示,在囚學員的好學精神和所取佳績令人鼓舞,希望他們可以自強不息,把握學習、就業、昇學及重返社會的機會。據了解,保良局每年都會捐款給『在囚人員教育信托基金』,鼓勵在囚人員持續進修。

  香港懲教署負責人對記者介紹,懲教署會協助青少年在囚人員參加中學文憑試。而針對自願接受教育的成年在囚人員,懲教署也會盡最大可能為其提供指導及協助,創造重生的機會。本報記者陳然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