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江蘇一個月辦理農民工討薪法援案逾六千件
2018-02-01 17:56:00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南京市棲霞區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律師茆海寧正在為從安徽滁州農村到南京打工的討薪民工辦理案件代理手續。法制網記者王建軍攝

  法制網記者 丁國鋒

  『感謝法律援助律師的無私幫助,他們就像親人一樣為我們東奔西走,不僅不收任何費用,第一次來就受理了案件,在律師指導下我們補齊了證據,第二次來援助中心就辦好了到法院打官司的手續。』看到案件有了盼頭,從安徽滁州農村到南京打工的水電工卜家飛臉上露出了笑容。

  『我們都是一個鄉鎮的,男人出來乾活,家裡老婆孩子都指望著拿回工錢一家人過個好年。』說起幾個月來討要工資的艱辛過程,油漆工姜有道向記者傾訴,2017年2月他們經過老鄉介紹來到南京一家裝飾公司工作,說好的可以簽合同交保險,但老板卻以各種理由推托不予辦理相關手續,此後即便是起早貪黑乾活,但幾乎每個月都不能准時足額拿到工錢,僅僅三個多月11名工友就被老板拖欠了10多萬元。

  期間,他們也曾嘗試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但卻沒有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申請未被受理。偶然一次,有工友從媒體上得知可以通過法律援助途徑維護權利,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們來到了南京市棲霞區法律援助中心。

  『粗看起來,他們沒有簽訂任何合同,維權存在障礙,但細細審查,還是能找到裝飾公司用工的蛛絲馬跡。』承辦律師茆海寧介紹說,工人進入施工工地都辦理了小區出入證,經過查證發現物業公司辦理這類證件都需要裝飾公司出具完整手續,加上他們手裡有一張手簽的工資憑證,經過和簽字人員印證,勞動關系基本上就確立下來,訴訟維權就有了較大把握。

  『法律援助律師面臨的案件大多存在各種證據問題,律師在取證中需要付出更多細心和耐心,尤其對農民工還需要細致的法律知識講解,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權利有哪些,可以通過哪些合法渠道維權。』茆海寧介紹,他所在的棲霞區法律援助中心,僅2017年就辦理了農民工維權案件91件,接待農民工來電來訪2025人次,挽回經濟損失達200餘萬元。

  像棲霞區法律援助中心這樣通過實施法律援助現場服務『只跑一次』工程,並通過專兼職律師、名優律師為弱勢群體提供專業法律援助服務的,如今已經在江蘇各地普遍實行。記者從江蘇省司法廳了解到,自2017年12月13日部署『法潤江蘇情系民工』專項行動以來,全省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8300多件,援助農民工8436人,其中討薪案件6541件。實際追回9550.7萬元。

  去年辦理農民工討薪法援案逾三萬件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民工作出了巨大貢獻。2017年4月,司法部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在農民工相關工作中的職能作用,積極預防化解涉及農民工的矛盾糾紛,努力促使農民工社會融合,推動農民工工作取得新發展。

  江蘇有超過1800萬農民工,是農民工用工大省。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的相關要求,通過組織開展『法潤江蘇情系民工』活動,不斷優化工作機制,采取切實措施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3845件,佔案件總數的53.7%,比去年增長5.7%。其中,涉及討薪案件34733件,佔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總數的79.2%。為農民工討薪5.75億元,比去年增長25.8%。

  江蘇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唐俊介紹,為了引導農民工通過法律援助渠道維權,江蘇著力強化了法律援助工作基礎,通過強化宣傳和諮詢服務,有效拓寬了農民工對法援工作的知曉度,還通過加強網絡建設進一步暢通諮詢和求援引導,為農民工就近、快速、便捷獲得法律援助提供了多種獲援渠道。

  江蘇通過持續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市縣兩級法援中心為核心、鎮(街)法援工作站為窗口、村(社區)法援服務點為補充』的覆蓋全省的法援服務網絡,全省依托鄉鎮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324個,並在各地普遍建立了農民工聚居地、勞務市場的『外來務工人員法律援助工作站』。

  『農民工群體是不是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務,直接關系到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江蘇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柳玉祥介紹,將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和力量向農民工等弱勢群體傾斜,就要真正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優援。

  據介紹,江蘇省司法廳為此推行了法律援助『名優工程』,省市律師協會理事、各業務委員會委員、擔任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律師,各律師事務所主任、受過省市以上表彰的律師等『名優律師』都參與法律援助案件辦理、諮詢解答,全省共組建111個法律援助名優律師團,2369名律師參與,覆蓋全省所有設區市和縣(市、區)。

  打出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組合拳』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通知》中有關2018年春節元旦期間『確保辛苦一年的農民工們拿到錢回家』的精神,2017年12月13日,江蘇省司法廳開展了『法潤江蘇情系民工』專項行動部署,要求各地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查短板、找不足,想方設法組織各方力量,打出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組合拳』,切實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

  揚州市司法局與當地媒體合作,在全市1200多輛公交車車載顯示屏上不間斷循環播放農民工維權討薪公益廣告,還利用電視臺滾動字幕、12348揚州法網、揚州司法行政網、以及揚州司法行政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公布各縣、市、區、勞動監察機構舉報投訴電話,多平臺多渠道發布與農民工維權有關的法律法規。

  泰州市司法局啟動『百日維薪』行動,開通『維薪綠色通道』,實行案件受理、立案、指派、辦理『一條龍』服務模式。通過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近1個月以來接待農民工討薪諮詢1632人次,受理農民工討薪法律援助案件200件,涉及金額594萬元。

  揚中市司法局組織法援中心、司法所、調解組織與勞動監察、住建等部門以網格化方式重點針對建築企業、生產制造業、服務業等民工問題較多企業進行了八個輪次的走訪摸排,對多次存在問題的企業單位納入重點名單,落實基層調解網格員專門進行後期跟蹤反饋,確保矛盾糾紛不留死角。

  江蘇省司法廳還在專項行動中部署了法治宣傳『潤心』、化解矛盾『安心』、法律服務『貼心』、法律援助『暖心』等四個行動。其中規定,加強與仲裁、法院的溝通協調,在辦理農民工勞資糾紛案件時,首先引導農民工通過調解、和解等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減少農民工訴累。對已進入仲裁或訴訟階段的勞資糾紛,加強與仲裁、法院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按照『快立、快調、快審、快結』的原則,推動仲裁、法院優先依法作出處理,盡快解決糾紛。

  全面降低農民工法援門檻

  在農民工用工大市的蘇州市,法律援助機構均開設了『民工維權綠色通道』,通過簡化程序、降低門檻、快速辦理,確保民工應援盡援。蘇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曹旻介紹,蘇州已經將農民工較常發生的工傷、勞動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等案件均列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對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法律援助申請,一律免予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該市司法局還與法院、人社、住建等部門建立涉民工法律援助協調聯動機制,推動建立了調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解決的法律援助機制。

  據了解,江蘇省司法廳還要求各地建立法律援助異地互助機制,加強勞務目的地及勞務輸出地法律援助機構溝通聯絡,在身份認定、證據保全、異地辦案等方面開展合作,為案件辦理創造便利條件。

  『如果沒有援助律師的異地幫助,單靠我們的力量絕對辦不成!』1月30日上午,農民工蔡華從四川遂寧老家打來長途電話,對鹽城市法援中心工作人員及辦案律師一個勁地道謝。一年前,蔡華等33名同鄉為鹽城一家建築公司打工,工程竣工了工資沒有付清,後到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江蘇省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四川方委托後立即啟動了法律援助異地互助機制,並指派鹽城市法援中心辦理,該案經過一審、二審最終判決建築公司支付工資62萬元。

  鹽城市司法局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打工拿錢?;快樂過年』法律援助專項行動,規定全市所有法律援助機構對農民工因追討工資、工傷事故賠償等事項申請法援的,一律免於經濟狀況審查,實行當場受理,當場指派。為方便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農民工可在法院、勞動仲裁、總工會、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就近申請,並規定對10人以上的農民工維權案件,法援機構一律指派名優律師進工地現場辦理。

  法制網南京1月31日電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