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飛天時代楷模】鄧清明:十八年等待 永不停歇備戰的腳步
2018-02-01 14:59:02 來源:央視網  作者:林孔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翱翔藍天多次與夢想失之交臂

  1996年,載人航天工程在空軍進行首批航天員選拔。經過全面考核,1998年1月5日,鄧清明和其他13名戰友一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喜悅和榮譽感沒有衝昏他的頭腦,他清楚的知道,要成為合格的航天人,必須經歷更多考驗。

  航天員要在4至5年內完成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學習和訓練。這些學習訓練,標准高、要求嚴、競爭壓力大,讓而立之年的鄧清明費了不少功夫。為了把相關知識學好,學紮實,盡快提高能力,他放棄所有周末和假日,拿出全部的業餘時間,全身心投入學習和訓練,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

  2017年8月17日,鄧清明等航天員在煙臺進行海上救生訓練(攝影:朱九通)

  2003年,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一飛衝天。作為戰友,鄧清明由衷地替他高興,為他自豪。當楊利偉從著陸場返回航天城時,全體航天員列隊歡迎他,大家都禁不住熱淚盈眶,和楊利偉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這一刻,鄧清明感到中國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於實現了。

  楊利偉的成功和祖國的強大讓鄧清明飛上太空的想法更加強烈。此後,他更加努力地備戰任務,也想親自體驗一次飛天的感覺。可惜事與願違,盡管鄧清明三次入選載人飛行任務備份梯隊,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同樣標准的訓練任務,卻一再與飛天失之交臂。鄧清明的內心十分失落,他甚至開始覺得,無法飛天是因為自己不稱職。但航天任務卻沒有給航天員們太多時間整理負面情緒。每次任務成功後,鄧清明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歸零』,拋開過去,放空自己,以從零開始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對國家的忠誠和軍人的堅定讓他打敗了內心的動搖,繼續投入訓練。

  神舟十一號成功返回後,載人航天工程領導對鄧清明說:『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你們的成功,航天員在天上的表現就是你們的表現。』聽到這溫暖的話語,鄧清明終於禁不住留下了熱淚。三次作為備份,三次的參與集訓,都沒有白費,即使沒有飛天,鄧清明的生命也與航天緊緊的綁在了一起。如今,等待對於他而言,已經不再重要,只要國家需要,他隨時都能投入狀態。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