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環保部回應"冰雕大樓":對乾擾環境監測"零容忍"
2018-02-01 09:12: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高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絕對不能在環境監測數據上打歪主意』——環保部回應環境監測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 高敬

  近期寧夏石嘴山市環保局變成『冰雕大樓』等霧炮車噴淋乾擾大氣環境監測站點的案件被曝光。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31日表示,地方要端正政績觀,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絕對不能在環境監測數據上打歪主意,動手腳。不管是否有意為之、是否影響數據質量,環保部對乾擾環境監測的行為都『零容忍』。

  對乾擾環境監測『零容忍』

  在當天環保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劉志全介紹,江西、寧夏等地的案件都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例行檢查時,通過在線數據審核分析或通過遠程監控和第三方運維機構發現數據異常或人為乾擾監測行為的。環保部接到線索後已致函相關省份要求調查處理,各地認真核實乾擾問題,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了嚴肅處理。

  他表示,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整體在全面提昇,這種案例是個別現象。過去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確實發生過堵塞采樣頭等問題,環保部進一步嚴格了有關規定,未經批准非運維人員不得進入站點,誰進去誰承擔責任,若因工作需要進入站房,需按程序報批。同時,監測站點設置了警示標識,加裝了監控設施,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搭建了在線遠程質控和異常數據審核平臺,能夠及時發現數據異常。

  劉志全分析,出現這類問題確實有個別地方存在考核壓力大的因素,但主要是地方不正確的政績觀。『希望地方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絕對不能在環境監測數據上打歪主意,動手腳。』他說,不論是弄虛作假還是乾擾采樣環境,環保部都持『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

  為減少此類事件,環保部將啟動環境監測條例制定工作,並將會同中組部等制定關於防范和懲治領導乾部乾預環境監測的管理辦法,構建責任體系,強化責任追究;各地已將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納入當地『12369』舉報受理平臺,公眾可以隨時舉報,並對地方查處結果進行監督。

  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減少地方乾預

  繼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後,國家啟動了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從2017年10月起,全國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開展采測分離,委托第三方機構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采樣,並按新的機制進行分析化驗,原始監測數據直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2018年,我國將實現2050個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實現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模式。

  劉志全介紹,過去地表水水質是屬地監測,斷面在哪個省、哪個市,就由哪個省、市自己來測,測完數據報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利用這個數據對地方進行考核。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乾預,且各地質控要求也有可能不一致。

  他說,通過采測分離,實現了『誰考核、誰監測』,化解了地方行政乾預,減輕了基層壓力和負擔,是環境質量監測機制的重大改革,有助於監測數據獨立、客觀、公正。

  地方沒有了乾預監測數據的途徑,是否會發生『好水』比例下降?劉志全介紹,從2017年全年看,一至三類水即『好水』比例為67.9%,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劣五類水比例為8.3%,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從2017年10月采測分離實施三個月以來,監測數據與上年同期相比,『好水』比例的確有所下降。『這僅僅是三個月的情況比較,更進一步的結論,我們還會繼續跟進。』他說。

  為提高地表水監測質量,環保部將加大自動站建設,以四小時出一個監測數據的頻率完全改變現在一個月監測一次地表水的情況。自動監測站建成後,借助大數據分析手段,出現異常情況能實現自動報警,將對環境預警和考核評價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底有望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劉志全介紹,2017年環保部初步建成了包含38880個點位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包括背景點、基礎點、風險監控點。全國布設2481個背景點位,以反映土壤質量本底濃度水平;布設了16393個風險監控點位。

  『從環境角度看,目前已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的全覆蓋。』他說,環保部已經在組織開展全國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

  下一步,環保部將推動與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的數據共享。他說,目前三部門已基本達成一致,未來會將國土和農業部門的近4萬個監測點納入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

  他表示,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大概於2020年底完成,經過部門會商、數據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報國務院批准後將會向社會發布。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