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延安退耕還林 還出山綠民富(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2018-01-31 15:41: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再征戰:延安精神展豪情

  退耕還林並非『一刀切』。自然條件、經濟水平迥異,造林效果可能天壤之別。

  吳起縣鐵邊城鎮王窪子村,便是一例。

  從縣城驅車兩個小時,一路向西。翻過一座座山坳,遠處梁?上,漸次蕭索起來。沿著狼兒溝河顛簸,路越走越窄,河岸枯萎的黃蒿與冰草,也越來越稀疏。

  『我們這兒,十樹九不活。』同行的村民議論,『退耕還林種的樹,旱死的多呦!』

  退耕地裡鹽度高,村民無力補種。荒山頭上,只能靠飛播沙棘種子,生死看天。這裡的退耕還林怎麼搞?

  條件艱苦,吳起縣正探索新方法:發展家庭林場。從王窪子村走出去的企業家馮建福,想通過集約化治理,綠化家鄉。

  『我申請了老家近3萬畝荒山,1/3種長青木,其餘種山桃、山杏等經濟林。』馮建福告訴記者,『等樹苗驗收成活,纔能領每畝400元的補貼款。12年後,所有林場全部交還給百姓。』

  站在王窪子村,榆林市定邊縣隔梁相望。背陰的坡地上,仍白雪皚皚。63歲的村民馮世榮小心撥開殘雪,一株20厘米高的松苗探出嫩綠的腦袋。

  『這場雪好,能保住?。』自己種的苗,馮世榮愛護有加。去年,他在林場栽了兩個月樹,每天工資120元,僅務工就掙了7000元,『林場的路也修寬了,我們出村都方便,以前只能走個驢蹄蹄。』

  吳起縣目前已發展4個家庭林場,全部在荒山貧瘠之地。自然條件雖苦,卻難擋『再次征戰』的豪情。退耕還林的『綠色畫筆』,不能落下任何一片土地。

  『延安退耕還林昇級版,詮釋著一種美。』延安市林業局局長付天平十分動情,『如果說,扮靚鄉野是顏值之美、綠色產業是轉型之美,那麼不落荒山、再次征戰,則是迎難而上、向天而歌的精神之美——這與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一脈相承。』

  《人民日報》( 2018年01月31日01版)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