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上崗』
旅客有望迎來空中上網
本報北京1月23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繼實現『空中手機開機』之後,我國民眾還有望迎來高速率、可供多人使用的『空中手機上網』服務,而這和一顆衛星的投入使用有關。
今天,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該星可方便用戶快速接入網絡,下載和回傳速率最高可達150Mbps和12Mbps,未來相關配套設施一旦在飛機、高鐵安裝運行,便可滿足航空、航運、鐵路互聯網用戶的接入需求。
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於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軌測試期間,該星完成了鋰離子蓄電池技術、電推進技術等11個試驗項目。
來自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的消息顯示,實踐十三號衛星創造了我國及世界通信衛星多個『首次』:首次在我國通信衛星上應用Ka頻段寬帶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了我國已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標志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高通量時代;首次在國際上開展高軌衛星與地面的雙向激光通信試驗,速率最高達到5Gbps,標志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尖端技術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等等。
衛星總師李峰說,與一般通信衛星相比,高通量衛星具有容量大、速率高、價格低、終端輕便、組網快捷等獨特優勢。相比傳統C、Ku頻段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終端設備更小、易於使用,以流量計費的商業模式比傳統頻段衛星的模式更顯靈活。
記者了解到,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該星主要為中國地區等區域用戶提供服務,可實現偏遠地區的移動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業應用,廣泛應用於企業專網、遠程教育、醫療、互聯網接入等領域。
當天,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後續,我國還將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衛星,預計到2020年,形成可覆蓋中國全境以及亞太地區,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有力滿足『寬帶中國』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對寬帶通信的迫切需求。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01月24日07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